眼镜还可以多专业?

2013-04-29 00:44张彦超
新领军 2013年7期
关键词:星创验光师宝岛

张彦超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鼻祖,卖茶的拜陆羽,我们要拜的应该是孔子。”宝岛眼镜母公司星创视界董事长王智民称,孔子告诉国人,教育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社会阶级的最重要道路,在中国,你学好了就可以当官,最终甚至可以当到宰相。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所有的父母无论家里是否有钱都让孩子把书读好,导致中国只要儒教盛行的地方近视率都会比较高。据数字统计,近30年内美国的近视患病率从25%上升到40%,而在中国患近视病的差不多50%。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已经高达80%,部分区域逼近90%。

近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类最终的极点也是人人戴眼镜,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0年或200年。就像人刚刚站立起来走,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进化、适应,我们的眼睛也在逐渐进化中,它会越来越适合近距离工作。我们能做的是减少近视的并发症、减缓近视,使其不要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由于眼镜既可作为时尚单品,又是生活必须,这一市场一直以“暴利”被人们看好。2012年,全国眼镜累计产量为5.46亿副,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14.641亿元,同比增长14.81%。但是当你对眼镜零售业者讲眼镜“暴利”时,他们都会向你倒苦水。作为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昂贵的专业设备,验光师、配镜师等人力成本、品牌附加费、设计附加费、技术附加费……这些支出将零售商的利润摊薄,让他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暴利时代早已不再

在北京潘家园眼镜城,周一至周五鲜有顾客光顾,店员远比顾客多。很多名气不大或店面偏僻的门店工作人员都跑到地铁口和周边街道去招揽顾客,每看到一个戴近视眼镜的人走过总会有一两个人跑过去费一番唇舌,为的就是在冷清的工作日还能有一两个顾客登门。

2006年前基本是眼镜行业的幸福时代,那时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并行,但一副眼镜连镜框带镜架的成本多数都不超百元,售价则两三百元甚至四五百元,利润极高。树脂镜片取代玻璃镜片成为主流后也基本拥有较高的利润。因为营利加上门槛并不高,很多店面旁边出现第二家第三家甚至发展成眼镜一条街。

随后的几年,虽然原料成本没有增长,但人工成本和店面租金在急剧攀升。北京眼镜城一家小店,包头的小伙子给《新领军》记者算了一笔账:“十几平米的店面有四个工作人员,每个人的工资和吃饭等每天200元,共计800元,加上房租和电费等每天成本近1000元,一个月就是30000元。靠四个周末的人流根本就不够,只能在平时跑出去揽活了。”据他了解在眼镜城中的门店,经营较好的通过对外批发能有些利润,大部分老板和员工一样也就是挣个工资,还有一些门店是亏本经营。

二期二层的一位张姓配镜人员已从事配镜行业三十年,她见证了整个配镜行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她曾依靠对眼镜店的经营使家庭从工人阶层进入中产阶层。而现在,这家店只是自己养老的一点活计而已。

零售业的低利润趋势让宝岛眼镜的扩张脚步开始放缓。王智民表示,对于传统零售来讲,这两年都不一定是非常好的快速扩张期。宝岛眼镜多数选址在繁华商圈等区域,受房租成本冲击更大。王智民坦言,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宝岛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很多,从20%-30%的店面扩张减缓到5%左右。经营持续亏损的店面也陆续被关闭。

眼镜到眼科的专业化

眼镜行业比较分散,作为大陆连锁店面最多的宝岛眼镜,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仅在5%-6%。资料显示,宝岛眼镜一直以单一品牌进行拓展,在大陆已开业近1200家门店,2012年底,宝岛眼镜集团突然更名为星创视界。

事实上,宝岛的集团战略2010年已经开始,《新领军》对王智民的专访中他如此解释:“集团战略三年前已经开始,因为宝岛已经不能代表整个集团的发展方向了,宝岛定位是全家人的眼镜店,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视力问题。更名为星创视界是因为以后会有一个专业的战略和一个时尚化的战略,来明确消费者定位和需求的不同。”

眼镜店是一个很纠结的行业,专业和时尚无法同时实现,同仁眼科不可能做到时尚化,而一家布置得花花绿绿的眼镜店,宣扬自己的专业化也不可能被采信。在专业性和时尚化的矛盾中,宝岛首先选择了专业性。在对专业化的追求上,宝岛一直走在配镜行业的前列。作为对行业的又一次延伸,2013年6月宝岛在北京开办第一家眼科诊所——星创宝岛眼科。眼科医院院长李雪非如此描述,“我们做这个手术实际上归属于整形手术,归为选择性手术,你要么选择戴眼镜,要么选择做手术,这两者不是矛盾的,我跟他不是敌人。就像要么你化妆,要么你做整形,都是为了达到美丽的目的。”

星创宝岛眼科可以实现眼部体检、医学验光配镜、斜弱视治疗、近视激光手术、微创白内障手术、角膜塑形镜、眼部微整形等。同时可以进行个人定制化眼科专业医疗服务,手术室外的开放视窗,让病患家属全程了解手术全过程,某些手术甚至允许家属经过消毒等程序后进入手术室陪同手术。

王智民的经营理论是,眼科医院与眼镜店类似于太极图。目前眼镜片的整个验光流程只能解决70%-80%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转到眼科医院来进行检查和筛查以及后续的手术治疗。而白内障患者开完刀以后,眼睛会特别敏感,有一段时间是需要戴特殊保护镜片的,这时候就可以转诊到眼镜店,两边实现交叉合作。如果眼球本身没有问题,配镜解决近视问题或者通过做住分子激光手术来实现治疗近视,消费者也多了一种选择。同时作为私立医院,避免了病人去同仁眼科等公立医院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排号的艰辛。

国内眼科的医生包括年轻医生只有3万人,要服务14亿人,眼科医生在中国拥有极大的缺口,白内障每年大概开刀也有100万人,但是每年病患增长也有100多万,在未来十年之内中国都不可能把它填满。

按照王智民的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将继续试点开设眼科诊所,最终开办40到50家诊所,一两家眼科医院,实现全国省会及部分大城市的全覆盖。宝岛眼镜每年要接触的顾客有500多万人,其中70-80%只是需要屈光矫正,可能有10-20%需要转诊到眼科,近百万的潜在客户,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

关于验光师

在中国,眼镜店和医院的验光被完全割裂了,视光师被分为检查近视和检查病变两类。眼镜店验光属于劳动技能范畴,而医院的验光属于医疗范畴。

实际上眼镜店的一些专业仪器对眼睛的检验更精确,但无法检查眼底和散瞳,更不允许动刀。这属于医疗范畴。医院眼科则在检查眼底疾病上更专业,而检查近视远视等,并非强项。

按照国际视光学协会(WCO协会)的规划,视光师职业生涯的最高阶段就是准眼科医生。除了验光,同时可以进行眼底的检查。60-90分钟的一个视力的完整检查可以完成很多工作,如果你的问题很简单,只是屈光不正,那屈光不正要不然是近视,要不然是老花,这在配眼镜的部分就可以解决。下一步就是制作适合你用眼特点的眼镜。有些人是弱视和斜视,这是可以通过锻炼解决的。眼镜店基本可以解决70-80%的视力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眼镜疾病那就必须转到眼科部分解决,有一些是肌肉问题,这也是需要开刀的。

人类眼球里面的神经网分布很多,在检查眼底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包括糖尿病等一些隐藏疾病。

视光学解决的是你看不看得清楚,眼科解决的是眼睛的健康与否的问题。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个不同的学科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在视光学科发展最高的澳大利亚,验光师具有眼部的完全筛查权,查出问题后要转诊到眼科,由眼科进行手术治疗。

但是中国在2007年前后才有独立的视光学科,大学也才有了相关专业。而且这些人被培养出来后也只能成为“半个验光师”,只能从事近视筛查。

《新领军》记者调查发现,早年间验光师的资质认证是由“眼镜钟表公司”来进行的。这一由企业培训并颁发职业资格的模式运行多年。近年来才改为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局来完成认证。

虽然缓慢,但改革已经开始,行业期待的视光学的统一和管理体制的优化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猜你喜欢
星创验光师宝岛
山西临汾首届“星创天地”助农达人选拔赛圆满收官
难不倒我
新发展阶段广西星创天地建设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邮票上的宝岛风光
Meet Truffles
让星成为创农天村创地新创业乡村振兴新天地
宝岛寻宝记
热带宝岛海南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
河南30 家“星创天地”晋升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