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
【摘 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70例骨转移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分割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0Gy/10次/2周。常规剂量分割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40Gy/20次/4周。KPS提高20分为显效,提高10分为有效。结果:大剂量分割组与常规剂量分割组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分别是86.8%、88.1%。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KPS评分改善分别为85.7%、8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例Ⅰ-Ⅱ级消化道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Ⅰ级),毒副作用轻微。结论: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缓解疼痛、改善KPS无差异。但大剂量分割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骨转移癌;疼痛;KPS;放射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70例骨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40岁—75岁,中位年龄65岁。肺癌25例,乳腺癌20例,结直肠癌7例,鼻咽癌6例,食管癌5例,宫颈癌3例,前列腺癌2例,胃癌、卵巢癌各一例。以上病例原发灶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转移灶的诊断和定位依据CT、MRI、ECT或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灶98处,其中脊柱41处,四肢骨22处,肋骨20处,髂骨11处,肩胛骨4处。临床有明确持续性疼痛部位80处,完全依赖于药物止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4级分级法:0级:无痛;Ⅰ级:疼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可正常工作;Ⅱ级: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物;Ⅲ级: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麻醉性药物。Ⅰ级13例,Ⅱ级33例,Ⅲ级24例。KPS评分40—70分。
1.2治疗方法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直线加速器6-MV-X线治疗,采用对穿野或单野照射,照射野于病灶外放3cm,椎体病灶上下各外放一个椎体。多发骨转移者只照射疼痛明显部位。7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分割组35例,38处病灶。肿瘤吸收剂量30Gy/10次/2周;常规剂量分割组35例,42处病灶,肿瘤吸收剂量40Gy/20次/4周。所有病例放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
1.3.1止痛效果评价标准:显效:疼痛减轻2个或以上级差。有效:疼痛减轻1个级差。无效:疼痛未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3.2.KPS评分变化评价标准:显效:KPS评分提高≥20分,有效:KPS评分提高10分,无效:评分无变化或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3.3.放射反应评价: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
1.3.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放疗结束后疼痛症状变化情况
照射80处病灶,治疗结束后评价,大剂量分割组:显效19处,有效16处,无效3处。总有效率92.1%。常规剂量分割组:显效22处,有效18处,无效2处。总有效率95.2%。两个月后再评价,大剂量分割组:显效17处,有效16处,无效5处。总有效率86.8%。常规剂量分割组:显效21处,有效16处,无效5处。总有效率88.1%。χ2=0.334,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KPS评分变化:
大剂量分割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常规剂量分割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χ2=0.345,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3毒副反应:
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1)共有7例消化道反应,大剂量分割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4例,常规剂量分割组3例。(2)白细胞下降共5例,大剂量分割组2例,常规剂量分割组3例。另外放疗期间有5例疼痛症状加重,应用激素、脱水剂使疼痛缓解,未影响治疗。
3讨论
骨转移性肿瘤最常见来自于乳腺、前列腺、肺、胃、结肠、肾和甲状腺的癌[1]。骨痛一般与肿瘤直接侵犯骨结构有关,但是25%以上有骨转移的病人可以没有疼痛,而且多处骨转移的病人通常只表现为少数几处疼痛。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1)骨内或骨周围的伤害感受器激活。(2)肿瘤侵入临近的软组织和神经。(3)肿瘤转移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可以刺激神经受体。(4)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周围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受体。骨痛可以是局灶性的,多灶性的或弥散性的。弥散性的疼痛综合征多见于多发性的骨转移的病人[2]。病理性骨折是骨转移癌的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以四肢、骨盆、椎体等承重骨常见,病理性骨折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原理是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血管纤维基质产生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形成新骨,使溶骨性病变产生再钙化[3]。因此放疗不仅可以控制疼痛,而且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促进病理性骨折的愈合。对于骨折或有骨折风险者内固定也是有效的镇痛方法,如对于椎体转移灶,为避免病理性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4]增加椎体强度和镇痛作用,但其镇痛作用也是暂时的。对于手术后或放疗后再次疼痛复发的患者,有的学者采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也取得满意效果[5]。本文采用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在疼痛缓解情况,KPS评分改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作用均可耐受,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可改善。目前骨转移癌放疗剂量-时间分割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虽然常规分割与非常规分割疗效相当,但具体实施还是有所选择的,对单发病灶,KPS评分较高,生存期较长的病人采用常规剂量分割,这样符合肿瘤生物学规律,已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病人疼痛剧烈,或活动不便,KPS评分低,估计生存期较短者,给予大剂量分割治疗,尽快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搬动[6-8]。为了缩短治疗时间,有些单位进行了单次大剂量照射和多次分割照射,10Gy/次和22.5Gy/5次的剂量,在止痛效果上无差异。降低单次剂量疼痛缓解率也随之降低,因此提示较高剂量骨转移灶有更好的缓解率。进行单次大剂量照射时不应低于6Gy/次,单次大剂量照射正常组织治疗反应重些。但费用明显低于多次治疗。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改善KPS无明显差异。大剂量分割组2周完成治疗,常规剂量分割组4周完成治疗,因此大剂量分割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治疗过程中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给予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后,患者均可坚持治疗。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多由于患者进行了多周期化疗,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使用升血药及保护骨髓功能。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者可能是组织水肿压迫周围组织,此时除应用脱水剂治疗外,应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 Van Rosai 原著.回允中 译.ROSAI & ACKERMAN 外科病理学[M],第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111
[2] Wall,P.D.等原著.赵宝昌 等主译.疼痛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55
[3] 殷蔚伯 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95.
[4] 李宇清、何明基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麟酸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疼痛[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02-403.
[5] 李建军、郑加生等.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初探[J]. 当代医学.2012,18(18):35-36.
[6] 陈凡.骨转移癌大剂量分割照射与常规照射临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1):34-36.
[7] 戚秀容,张树平.骨转移癌放射止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036-037.
[8] 赵艳勋、王敏英等. 常规放疗与低分割放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