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中的空间环境参量

2013-04-29 19:45代莉
建筑与文化 2013年7期

代莉

摘要: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深入,很多城市都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风貌特色也带有多元性、复杂化,而风貌评价一直是风貌规划的前提。本文就城市风貌评价中的空间环境参量进行解读。

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评价;空间环境参量

一、城市风貌特色评价参量

“从‘演出时间到‘戏剧时间再到观众的‘感受时间的过程,就好像参观者从三维空间中读取四维空间信息的过程。”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认识到的城市风貌一样,它是一个的多维概念,但是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又很难避免以文人骚客的姿态较为主观、片面的去确定某个城市的风貌特色。而本章旨在第二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风貌特色的评价参量。

(一)空间环境参量的解读

城市风貌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内容,其中客观方面包含空间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时间环境和行为环境;而主观方面包含主体体验(或主体认知)。本文风貌特色的评价参量又与其影响因素是一脉相承的。本文将对各个评价参量进行解读,最终得出风貌特色评价因子。

风貌特色评价首要解读的是空间环境、时间环境、行为环境。空间环境参量一直以来是有关于风貌评价研究中老生常谈的参量之一,而它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多数属于先天内容,对于城市来说,是与生俱来的风貌特色要素。

(1)自然环境

古代中国就建城选址方面对风水颇为讲究,简而言之就是对自然环境比较重视,并把它视为一种风貌特色的营造基础。

明代南京城(图1)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与山水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城墙依山傍水曲折穿行,“襟江抱湖” ——北依天堑长江、玄武湖,西临莫愁湖,南有秦淮河流经,城内河网交错,“虎踞龙盘”——东有紫金山,南抵雨花台,加上小九华山、五台山、清凉山等山脉环抱,自然环境上形成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使南京成为一座风貌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图1 南京古城平面图

明代诗人沈玄诗作:“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其中“琴川”就是指古代常熟(图2),诗句的颔联“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道出了常熟在自然环境方面极具特色之处——十里虞山的一角穿城而入,城外环抱尚湖、昆承湖。至今,常熟仍保留着这种独特的自然格局,形成极富盛名的风貌特色。

图2 常熟古城平面图

国外一些城市也同样注意到自然环境在城市风貌特色形成中的特殊地位。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由美国规划师格里芬规划设计,在设计之初考虑了堪培拉特有的地形地貌,设计者匠心独运利用所有可能的山峦和水面,规划了相互间形成对景的三条轴线,并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保留了最初的城与自然环境的构思,保证了风貌特色的延续。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自然环境的确在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中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自然环境无非就是山体、河湖,但是广义的自然环境不仅仅指纯自然或人工痕迹较少的山体、水体、地形地势的大地肌理,还有气象、资源物产、植被等。

详细地剖析自然环境包含的这些因子:水体包含江、河、湖泊、水网等;地形地势包含山体、丘陵、坡地等;植被包含植物种类、种植状况等;气象包含光照、风向、雨水、湿度、温度等;资源物产包含矿产等。自然环境中应用于风貌特色评价的因子,必不可少的是地形地势、水体分布、资源物产三个因子,而其他因子在筛选时可根据具体城市情况进行加减,遵循足够表达该城市风貌特色或对风貌特色影响较大的原则。

关于上述三个基本自然环境评价因子:水体分布、地形地势、资源物产,最后落实的城市载体主要是自然景观格局。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也是影响风貌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体现不同时代、地域民众的创造力。

①组织形态

“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这些朴实无华的辞藻常常用来形容江南水乡,其中最具代表的城市要数苏州了,而这种风貌特色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它“三横四直,水陆双棋盘”的城市道路水系骨架,至今仍给苏州城的风貌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此后苏州城市更新建设中,仍然延续这种古城肌理——“一河一路”、“两路夹一河”(图3)的组织方式。相较之下的南京,拥有与自然地势河流紧密结合曲折蜿蜒的路网,却呈现“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的风貌景致。由此,人工环境的组织形态给风貌特色的形成同样带来莫大的影响。

图3

②特殊建筑

“坡屋顶,粉墙黛瓦”是江南传统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至今保存较好的已经为数不多,典型的是昆山的周庄,苏州同里、山塘、平江路;“石砖、拱门”常形容海派建筑风格,如上海的石库门、田字坊;“朱门黄墙”可谓是中国佛寺标志性的建筑风格,包括苏州的西园寺、昆山锦溪(图4)。于是,特殊的建筑风格造就不同的风貌特色。

图4

法国巴黎的香舍里榭大街有世界上最漂亮的街道之美誉。由于它严格限制大街上所有外加的附加物都必须是白色的,就连“麦当劳”的标志,标准的红與黄颜色,在这里也变成了白色。于是,在这样一种整体感十分强烈地人工环境的背景映衬下,一位妇女稍加打扮装饰,就十分抢眼——说明人工环境中具有特殊整体色彩也能增加风貌的特色。

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认为上海城隍庙的特色是四个“小”——小街、小巷、小店、小商品,这说明尺度也对人工环境是否能成为风貌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纽约 9.11 事件发生之前,世贸中心可以称之为该地区的标识建筑,因为该地标高 411.5 米,在众多摩天大厦中鹤立鸡群;同样,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双子塔是吉隆坡的标志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双子塔,无论是纽约先前的世贸中心还是吉隆坡双峰塔,它们都是在高度上取胜,可见,建筑尺度与高度也是风貌特色形成的关键。

③关键构筑

“可变美学”理论提出:“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东西,这是一些周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依靠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如住宅、商店、门面等)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反映出对象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把这个理论理解为它是承认城市风貌中有些元素的变化是极其甚微的,是地方特色的一种象征,容易产生有效的城市风貌特色,即风貌符号的有效比。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享誉中外,而中国水城苏州被称为“中国的威尼斯”,在过去的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城市被巧妙地安排在同一个场馆,这两个城市都有密集的水网,提到水网自然少不了渡河的关键构筑——桥,虽说两者都是水乡但是桥的形式风格迥然不同,形成各自城市的风貌特色。

城市的雕塑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法国赠送了一座自由女神像作为纪念,耸立在纽约港口(图5),这座雕像因其庞大闻名遐迩;而中国三亚也有相类似的雕像,它是一座三面观音像矗立在南山风景区海湾内,这样的雕塑为城市风貌也增色不少。

当然关键构筑所涉及范围不仅仅只有桥和雕塑,也包括其他城市家具如独特的花坛、路灯、喷水、市政设施等。例如,英国街头公用红皮电话亭、新颖的城市小品等。

④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在达到一定的尺寸时可以聚集大量的人群进行各种各样的室外活动,而城市的开放空间主要包含广场、公共绿地两类。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行政中心,每个到过北京的人想必都去过天安门广场,那里缺乏商业感但是到处弥漫着政治气息,广场北面是故宫外城墙,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西面是人民大会堂,周边的建筑性质决定天安门广场政治性风貌氛围;广场在国外被誉为城市的“客厅”,意大利圣马可广场(图6)周围有大量的宗教性和市政性建筑,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现城市特有的风貌。而今出现了很多商业广场,如苏州石路商业广场、无锡崇安寺商业广场,这类广场周围主要是商业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体现本城市的商业风貌。

图6 意大利圣马可广场

公共绿地中公园是最常提及的,如苏州古代私家园林、杭州西溪湿地等,无论古代的瑰宝还是现代的设计品都对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⑤空间功能

现在的城市建设大部分先有规划然后进行开发,而建立起来的新城所含有的文化、历史积淀都不如老城,在城市风貌特色调查问卷中,如图 3-7 的统计显示,撇去通常群体首选的城市旅游景区外,受访的 81 个人为了解他们一无所知的话题城市会做出如下目的地选择:足不出户的 7 个人提议使用网络工具,同时也有个别例外的人挑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地,而这些选项中获得票数最高的是城市文化展览点、其次是繁华的商业网点、再者是城市的公共绿地——这些反映当今人们有依靠城市空间功能来了解陌生城市的心理,人们比较喜欢打听空间功能中的公共场所,如商业网点、文化博览中心、游乐场等。

所以,城市空间功能中的商业网点、博物馆、展示中心、游乐场等也是人们产生特色感的客观空间环境素材之一。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结了人工环境中参与风貌特色评价的因子主要是组织形态、特殊建筑、关键构筑、开放空间和空间功能五大因子,而这五个因子所蕴含的子项也是较为多样的,子项的选择过程是个重要的筛选过程,可以通过专家座谈等方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