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方茜
打造高效课堂,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标准》之精髓,现总结如下方法:
一、师生平等,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平等对话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的职责是为学生灌输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仅仅是一种导向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人。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
二、分组竞争,推动全面进步
当前,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现象十分严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在课下轻视预习复习,导致课程越拉越多,最终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基于此,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组,如将对函数感兴趣的学生分为甲组,而对几何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乙组,两组互相为彼此出题,并展开讨论,或者小组先进行讨论,再派代表发言,自己组内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者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大家一起共享。这个阶段的学生几乎都有不服输的心理,这种竞争的心理会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他们所不擅长的领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通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你来我往,激情碰撞,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各个小组的全面进步。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的一门学科,而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较之初中数学而言,其难度不止上升了一个档次。因此,有些学生在初次接触高中数学时,常常会被其难度所吓倒,长此下去,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发生的种种事实,创设某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等途径,启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唤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了解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并诱导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顾及到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划分为优、中、差生均能回答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几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对立体感不强的同学而言,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仅凭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立体图形的绘画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讲授高中几何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几何图形,让他们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培养立体感,发现规律,并最终掌握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又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由此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信息交流;由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注重结论为目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调经历数学问题的体验,力求使教学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学习的互动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去自主学习,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各学习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你争我辩,同时辅之以教师的指导,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从而不仅可以提升全班的整体数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巧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感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逐渐进入了学校的教室中,因此,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清晰地显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理论,掌握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
总之,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大势所趋。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发挥以下作用:第一是能够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第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讲透所授内容,以提高讲课的效率;第三是有利于对整堂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结,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总结,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