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漾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曾经读到绘本的孩子,我相信,都能感受得到绘本的力量。因为绘本是一种艺术,能够直抵孩子的内心。
绘本,文图共奏的艺术
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眼里,绘本是一种文图相乘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儿童读物的特质。对于幼儿来说,绘本之所以成为最佳的读物,正是因为这种共奏所带来的体验,其他形式都无法比拟。图画之于幼儿,无疑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文图结合的形式,自然让孩子们在文字之余,拓宽了想象的疆域。
比如,在《菲菲生气了》里面,画家将菲菲的情绪直接以色块铺就,形象又生动,当时简直是创举,即使现在,无需解释,孩子们都能懂得菲菲的情绪的变化,从生气到爆发到舒缓。设想一下,如果只是文字,对于幼儿来说,如何能带来这样的阅读效果?不仅如此,我们能让孩子借助文字想象声音是什么样的吗?应该很难。可是,在绘本的世界,你会发现,可能并且绝妙。在画家昆汀·布莱克的《小怪兽》里,他将怪兽(孩子)的叫声直接画了出来,文图对照来看,真是让人唏嘘。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绘本作家喜多村惠的《不会唱歌的小鸟》里,他将伊格尔的歌声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仔细观察前后环衬,更是让人对这只小鸟的故事回味不已。
所以,绘本有了文字之外的很多可能,这些可能,让我们更加轻松地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事实上,在我看来,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每天花上一段时间,与孩子共读绘本,意义可不仅仅只是读了一本绘本,而是亲子共处的时光。对于孩子而言,这就是爱,有了这种默默的爱,很多成长的问题都已不再是问题,变得迎刃而解,或者荡然无存。
从难以启齿,变成愉悦的亲子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在幼儿阶段,有很多东西我们原本应该与他们讨论,或者让他们懂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者我们难以启齿,因为我们觉得那是禁忌,比如性教育;或者我们手足无措,因为我们无从下手去和他们沟通,比如爱,比如死亡,比如战争,要么过于抽象,要么过于沉重,要么看似远离孩子们的生活……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都是育儿中出现的尴尬。有时候我们会担心,我们去解释,他们听不懂;有时候我们会犹豫,这样的事情,以这种方式和他们说,合适吗?我们有着太多的担心,太多的忧虑,表面上我们在保护孩子,其实,我们在剥夺孩子的权利。
幸好有了绘本。
借由绘本,我们会看到许多我们难以开口的话题,绘本作家以一种轻松又幽默的方式与大人小孩一起分享。比如《我们为啥长毛发》,身体上的各种毛发,和孩子们介绍时,有些轻而易举,有些则不那么方便,不用担心,佩妮拉幽默诙谐的绘画形象地告诉孩子们,毛发是“头”等大事;比如《小威向前冲》,这是一本杰出的作品,作者将“受孕”这个尴尬又复杂的话题,以轻松、幽默又有趣的故事展现在大小读者面前,很多小朋友读了这本绘本,由故事到自己,开始与爸爸妈妈讨论,“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
爱与勇气,怎么和孩子们分享呢?不是因为这样的话题禁忌,而是过于抽象,如何切入与小朋友分享显得难能可贵。《爱是怎么回事》和《勇气》就是这样的好帮手,前者以简短浅白的文字,搭配幽默轻松的图画,让孩子们一步步地了解令人幸福愉悦的爱;后者则像一首琅琅上口的散文诗,配以风趣幽默的画面,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小小片断,学会用源源不断的勇气面对未知的下一刻。有些话题,比如战争与死亡,看似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上真是这样吗?答案不言自明。如何让当下的幼儿看到战争的残酷,同时又抱有希望,更重要的是祈愿和平的世界?如何让一个孩子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但是又不必因为亲人朋友离开而惊慌失措?面对这样宏大又沉重的话题,找不到比绘本更佳的形式与孩子们分享。比如《铁丝网上的小花》与《爷爷的墙》,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远去,可是,我们仍能在故事与画面中感受战争的残酷,感受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的痛楚;《獾的礼物》与《再见,艾玛奶奶》,告诉孩子接受死亡是一门生命教育的功课,因为即使是家里的宠物的离去,甚至是亲人的离开,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是一件难以释怀的大问题……还有《死亡是怎么回事》、《生命是怎么回事》、《小孩子的权利》等等,各种各样的绘本,以孩子们看得明白的画面,听得懂的故事,适时疏导他们的情绪,安抚他们的内心,充盈他们的希望,让他们慢慢成长。
很多时候,幼儿的认知水平,让我们不得不放弃文字书的选择,就像如何去跟一个一两岁的小朋友说“礼貌”,或者其他的习惯养成。他们竖起耳朵看世界,捧上一册绘本,《小熊宝宝》、《小鼠波波》、《快乐的小熊》,或者“小黄鸭习惯养成系列”,长大的时光似乎就浓缩在这短短的三十页之间。
说起绘本的好,似乎总也说不完。其实,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绘本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让作为大人的家长懂得孩子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亲子交流世界,在这个时空,孩子与大人一律平等,一起聊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一起看太阳升起,然后又落下,因为这就是生活。对于孩子们而言,绘本上的故事是别人的,可是,生活却是一样的,成长也是如此。
亲子共读,让绘本融入成长
孩子的成长,说其漫长,因为会有各种不一样的问题,或者说经历;说其短暂,其实很短暂,稍不留神,便已长大,再也不能重来。对于家长而言,大抵是想避免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身心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快乐的需要,或者说,除了避免各种问题,生活的本身也格外重要。就拿亲子共读绘本而言,读书,读人,读世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这是一种平常心而来的读书。事实上,这样的读法,绘本对孩子才显得珍贵,在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才让人难以忘怀。
我非常喜欢日本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先生关于绘本的人生三读的一段话:第一次是在自己小的时候,第二次是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则是在进入人生后半的时候。前两次都是为了孩子,或者身为孩子的自己,第三次则是为了大人自己,这是人的成长使然,也是绘本的陪伴的最佳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