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职场三大心理隐患:拖延、厌倦、强迫!

2013-04-29 00:44苏嘉秋
新安全 2013年7期
关键词:职场心理症状

苏嘉秋

眼看明天就到项目计划书的截止日期,张希还是心存侥幸地打算拖到明天上交的最后一刻;天天面对着眼前那一笔笔算不完的帐,王岩总有一种把账本撕掉的冲动;不论工作忙或不忙,张刚总会在单位呆着,上上网看看新闻,拖到七八点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上述的种种,在你身上是不是也曾经身同感受?面对工作,你是否也拖延、强迫,甚至是厌恶过?调整职场心理,从解决心理烦恼开始!

烦恼一:“职场拖延”

“拖延,是希望能够完成得更好,但每每事与愿违。”

外企职员,晓东,29岁

小时候的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性格也比较内向。我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我的要求也异常的严苛,无论成绩还是其他表现都一定要是最好的。每次考试只要没有拿到前3名,回家就会挨骂。从小到大,只要一踏进家门,我的神经就极度紧绷,唯恐又有什么事情做得让父母不满意。

不管怎样,我的成绩一直还算是名列前茅的,各方面表现还算是令她们满意,直到高考,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从天而降。高考前3次模拟,我的分数都过了重点线,父母觉得读个重点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于是第二志愿也没有做特别周详的考虑,填了几个感觉差不多的学校就算了。高考前一周,我突然莫名高烧,整个人迷迷糊糊的,最后勉强上了考场。高考的成绩不言而喻——我只勉强考上了一个普通的本科,专业还是比较冷门的机械专业,父母对我彻底失望了,而我也感觉掉进一个很深的灰暗漩涡,消沉了很长时间。后来本科毕业后,我努力考上北理工的研究生,也算是为自己之前的失利平反了。但是那种深深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一直挥之不去,并潜伏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对待工作,其实我很认真也很拼命,但是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拖到最后一刻,甚至无法按时完成。每次一接到项目,那种挫折感就会慢慢浮现出来。我刚想好了一个方案,另一个我就会躲在在心里发出异议,这样做会不会失败,到时候花了时间花了精力,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我下决定开始执行时,那个我又会从脑海里冒出来,不断地嚷嚷。会有更好的方案,不能操之过急,要想得周全细致,否则机会成本太高了。一接到项目,从考虑到执行再到调整,我感觉都是一场自我的博弈,有时候坚定,有时候迷茫,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左右为难。我的工作就在这种种的内心的抗争中被一次次的拖延了。

马上又到交年中总结的期限了,今年上半年要求完成的项目估计悬了。每年的年中和年底做总结时,就是我觉得最纠结最有挫败感的时刻。

专家解析(杨双):“拖延不是心理问题,可以进行自我调整中得到改善。”

关于拖延心理,在西方的研究是相对成熟的。在《拖延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提出,拖延的心理因素的核心特点是:恐惧。这种恐惧分为两种,首先是学习的恐惧。学习的状态是让人身心感觉痛苦,这是对身体感觉的一种恐惧。另外一种是对能力的恐惧,就是执行者设想如果百分百的投入去完成一件事情,对可能存在的失败抱有一种恐惧,通过拖延达到一种自我保护,

拖延,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比如很想做一件事情,但是整个人无法启动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完成它,这就是神经发育不足引起的问题。如果特别想做一件事,但是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这就自然而然造成拖延,这种拖延是因为某种顾虑而选择对所做的事情有所延缓。这是一种心理冲突所引起的个体主动选择、无意识而有利于自我的“拖延”,它就不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

原来曾经是一个“超我”被压抑的时代,人的自我本能冲动受到抑制,所以过去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和约束。而当今已经变成一个强调个性、释放“本我”的时代,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想到什么就可以去尝试。拖延,实属人的一种本性,当遇到难度大或者枯燥的事情时,第一反应一定是不想做。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强调的就是这种第一反应,对“超我”的控制以及抑制相对就会比较淡化,因而拖延的感觉也会比较明显,也更善于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等途径有效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去共同解决具有共性或者特例的拖延问题。

烦恼二:“职场倦怠”

“不断的压力让我疲劳、孤独,厌倦工作。”

某私企高管,单先生,45岁

20年前,研究生刚毕业,我怀着一定要在IT行业里创出一番成绩的抱负来到北京,一切都让我充满动力。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没有经济实力,住了将近两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环境恶劣可想而知。但是生活和条件上的艰苦丝毫没有打消甚至是降低我奋斗的热情,几个关系比较要好的同事有时候周末还会一起喝喝酒、相互打打气。生活虽然每天除了上班还是加班,没有什么额外的消遣,但是日子每天充满了希望,那时候的自己就坚信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两年以后,我在那时工作的企业当上了主管,慢慢生活也有了起色。再过了几年,我当上了企业的中层,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由于工作依然繁忙,陪伴在孩子和家人身边的时间仍然并不多,但生活过得还算美满。

随着职务的不断晋升,原来以为工作会能轻松一些,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陪家人和孩子。但由于企业在不断地扩大,接连不断的会议、企业战略的决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各种做不完的工作围绕着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去年和前年的年假根本就没有时间休,答应好陪儿子去旅游的计划屡屡泡汤。职场上的成就感并没有增加我的幸福感,反而让我觉得极度疲劳。有时候深夜结束工作后呆在自己的办公室,环顾安静的四周,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孤独。

现在心底里总会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辞职好好休假一段时间,陪陪孩子和家人。工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更像一个沉重的精神包袱。

专家解析(张西超):“告别厌倦,管理压力,关键是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随着能量耗尽,你的资源和能量在迅速消耗,各种身心症状随之出现,此时你已经进入职业倦怠的慢性症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工作枯竭的症状开始骚扰你的身心健康,你的工作和生活也随之改变。一方面你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另一方面你感受较大的压力,思维能力衰退,退行行为增多,负面情绪经常出现。在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受到病痛折磨,内心体会着痛苦,但你仍在工作中忍受和坚持。

压力感是慢性症状期的主要体验之一,你所感受到的压力来自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角色认同和角色冲突、职业发展、工作家庭平衡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工作负荷压力和角色冲突压力为最,有效管理压力有利于应对工作枯竭。

第一步,确认压力症状,系统地诊断压力状况。与工作枯竭长期细微演变过程所不同的是,压力反应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并通常伴随着明显的生理症状出现。你可以通过自我审查,及时察觉自己的压力水平和症状。第二步,利用各种资源管理压力。人是压力的承载体,最直接体验压力感,因此,自己是管理自己压力不可替代的最佳人选。遭遇压力困扰时,千万不可选择逃避,更不要等待他人替自己承受和应对。积极主动,亲历亲为去应对压力才是不二选择。第三步,求助于压力管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当感觉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不足以应对压力时,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接受心理咨询等形式向压力管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管理压力。压力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出现在生活、工作中上述三个压力管理步骤可以有效系统管理压力,达到有效减压。

除了压力感之外,在慢性症状期还会明显体会到孤独感和危机感。随着生理症状的出现,身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而心理上则会体验到较多挫折、疏离和怀疑。在这个阶段,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就越发显得重要。支持系统指的是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不同种类和深度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同事等关系。建立支持系统亦即建设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以待并辅以一些人际关系和沟通小技巧是优化系统最好的秘诀。

烦恼三:“职场强迫”

“没事我也喜欢在单位加班,呆着就会觉得比回家闲着充实,同事们都说我得了‘加班强迫症。”

公司程序员,张翔,28岁

我们这一代人,青春时光基本是在考试加成绩的应试教育中度过的。自己读书考学的时候,每天晚上总有做不完的功课,不到周末父母不许看电视;等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应接不暇,只有在各种班下课吃完晚饭的时候,才能见缝插针地看会儿自己喜欢的球赛。父母总是叮嘱,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没有出路。那时候闲暇的片刻显得那么的珍贵,看电视或者是去打球的时间一长,自己内心都会滋生出一种莫名的罪恶感。

随着自己大学毕业,离开家里独立在外工作生活,再没有考试和各种学习任务的束缚,反而不知道该给自己的生活安排些什么活动。平日我也不是特别活跃的人,不喜欢凑堆儿,聚会我也嫌太闹腾,找个地方逛逛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公司需要加班的时候我倒还觉得比较充实,感觉又回到了那种被安排好所有时间的时光。但忙忙碌碌一个项目完成以后,那种闲着不知道该干嘛的不知所措又悄然出现,闲下来就感觉自己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和光阴。后来我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自己加班,有事没事我都在公司呆着,研究一下新的技术,上上网,发发呆,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专家解析(张西超):“消除职场自我强迫,关键在于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任何物体,要保持平衡,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必须通过支撑面,如果物体重力作用线不通过其支撑面,这个物体就要倒下。同理,要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生活重心,也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只要不偏离这个重心,内心也就随之会平衡。在自己感到不平衡时,就不断和自己强调这个重心和目标,作为衡量矛盾和困难的准绳。当自己觉得迷茫和失衡时,不妨拿出纸笔,静下心,思考自己核心的人生目标,在经过成熟仔细地梳理和斟酌之后,记下它,用以时刻提醒自己。

正如天平一样,只有当两边的质量相同时才会达到平衡。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所平衡,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所需要做出的调整,而是因为难以决断“舍和得”。试想一下,当你的内心感到不平衡时,首先需要打消的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念头,因为那只是理想中的状态。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正如杂技演员手中的长竿一般,它的长度永远都是恒定的,没有“舍”,便不会有“得”。重点起,要让我们建立起自己喜爱的生活重心——生活目标,凡事以此为重心来决策,才能快速作出取舍,达到平衡。

猜你喜欢
职场心理症状
看见具体的自己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心理感受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