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进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和魅力。
一、情境创设生动合理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活动,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张路排在第几?第1名是谁?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气氛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又如: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我让学生拿出平时熟悉的苹果、篮球、文具盒等物体,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问学生: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后纷纷指出:有的物体的表面是平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有的是光的,有的是毛的;有的表面比较大,有的表面比较小……通过活动,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理解得比较快、比较好。
二、练习设计丰富多彩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创造者。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在设计练习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几幅情景图,计算训练都融入其中。蝴蝶采花—动物拔河—接力赛跑—迷路的小熊要回家,这些有趣的情景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融入到不同的活动中,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活动,一边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既有独立练习,又有团队竞赛,也有情境辩论。观察、计算、想象、表达交替进行,学生始终情绪高涨,完全避免了传统计算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乏味、厌倦的学习情绪。
三、人文情怀处处流露
在上课时,我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时时处处都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生活,以儿童的心理去感受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学生眼里,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数字组合,而是富有童趣的童话世界。例如:《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小猫吃鱼(3的加减法);2.投篮游戏(4的加减法);3.喜送礼物(巩固练习);4.分吃蛋糕(5的组成);5.联系“国庆”,体验快乐。这些游戏既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又蕴含浓浓的人文情怀,在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情和成就感。
四、以趣味性材料引发主动参与
教师向学生展示感兴趣的材料,会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教师利用这种好的学习情感,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积极性更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难点之一,是理解“图形可以通过割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但面积不变”。我出示一个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中间没有分割)问学生:“这个图形漂亮吗?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小兔,有的说像小狗,有的说像小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个图形进行分割成七巧板中的七种图形,学生感到很好玩。教师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发现这个复杂图形可以分成很多简单图形……我发现这个图形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教师又将图用flash动画将这些图形移动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讨论,在这个变化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说:“这只小狗变成了正方形,这个复杂的图形变成了简单的正方形,变化以后图形的面积不变……”通过这些图形的变换,学生先是感到新鲜、惊奇,而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种发现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饶有兴趣的,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用活教材,拓展课程资源,把学生带到有趣的数学中,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活力、有魅力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