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
风电的利用简单地说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风力发电,二是电力输送。从当前风电机组叶片、控制系统、变流器、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发展来看,通过科技创新降低风电的成本,使其和常规能源成本相对接近可期实现。
但是,在输送环节上,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制约,这是由风能本身特性所决定的。
风能具有不可预测性。通俗地说,风不来就不能发电。风能的不可预测性、电能的难以储存性和电力负荷瞬间的平衡性,使得风力发电会给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并因此产生成本。对于一个电力系统来说,发电比例越大,接入成本越高,而且当发电比例上升至某个点之后,并网输配成本将大幅度增长。
风电与水电、火电相比稳定性较差,一般利用率低于其他发电;风电此前利用率较高是因为整体装机容量不大,近年来各地纷纷上马风电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电网建设滞后,发出电后输不出去,导致利用率不断下降。此外,本地消纳不足也是造成弃风电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提高风电利用方面,政府需要严格控制风电上马项目,提前做好整体规划,使电网与电站建设同步进行,同时还要加大风电上网价格补贴,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除了“硬”的电网瓶颈,改善风电发展的“软”环境,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从产业政策层面看,各国扶持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逐步确立,除了关税支持、国内税收激励政策及出口信贷补贴等,还出现了一些机制上的创新设计。
但是,国际性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仍然没有形成,在一些国家中,实际政策法规的支持仍然没有到位,美国至今还有意将天然气和煤等纳入清洁能源标准。
总体来看,随着政府的重视,风电并网消纳问题将逐渐好转,未来利用率有望不断提高,平均利用小时保持在2200-2300小时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