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
推动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
从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上看,我国风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远离负荷中心,经过几年的“大跃进”,风电装机已远超本地消纳能力,很可能出现“大量装机、大量弃风”的危机。
而我国东中部地区将长期保持电力负荷中心的地位,电力市场规模大,调峰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消纳“三北”风电的市场空间和系统条件。
从电源特性上看,风电是一种绿色能源,但供给不稳定,电能品质差。欧美等国往往通过较高比例的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可灵活调节的电源,实施快速跟踪负荷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西班牙快速跟踪负荷电源为34%,美国则高达47%,风电往往能够实现就地消化。
而我国风电富集地区普遍电源结构单一,灵活调节电源不足2%,特别是冬季供热机组比重大,“以热定电”,基本没有调峰能力。
面对风电资源条件和系统调峰能力与国外差距很大的现实情况,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风电资源的大规模远距离消纳,是破解我国风电弃风顽疾的关键。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未来国家将重点建设9个大型风电基地,2020年风电装机1.69亿千瓦,其中7个大型风电基地位于“三北”地区,占全国规划容量的72%,而用电量仅占全国的15%。
同时,风电基地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达到800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经济输电距离,继续采用500千伏输电技术难以满足外送要求,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保障风电资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