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磊磊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从上学那一天起,他就成了班主任老师重点“保护”的对象。每天,磊磊都需要通过一些事情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偷东西、说谎、打架、干扰课堂纪律、用头撞桌子等等。
得到老师的反馈,磊磊妈不得不请假到学校陪读几天,了解情况。磊磊妈坐在教室最后观察孩子,她发现,在整整40分钟内,磊磊注意力都不在课堂上。当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回答问题时,磊磊用他的头碰桌子,用彩笔在前面同学的校服上画画,并且很大声地放了一个屁,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班主任老师显然见怪不怪,幽默地说:“请大家带好防毒面具!谁笑得声音最大,吸进去的毒气就最多!”
课间,磊磊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停止,他大声地说话(很多都是粗话),并且故意将水洒进同桌的书包里。同桌忍无可忍,对着磊磊大吼大叫并举起拳头威胁他,磊磊这才安静了几分钟。
大课间举行升旗仪式,全体少先队员都在敬队礼,只有磊磊一个人把手举起来左右摇摆,好像在和国旗打招呼。一解散,磊磊立刻在操场上追着女同学跑,还将两个女同学撞倒在地。孩子们不断向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只得告诫孩子们不要和磊磊玩。可别人越是不理磊磊,磊磊就越想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磊磊妈亲眼目睹了磊磊的在校表现,心里很难过,她早就知道老师说的都是真的,只不过亲眼所见更添了几分着急。磊磊在幼儿园时表现就不好,老师说他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活动,对老师无礼,对同伴很冲动,并且不按照秩序进行活动,有两次在玩滑梯时把小朋友推了下来,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本以为磊磊上了小学会有所收敛,没想到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回想磊磊的成长经历,两岁左右时他就表现得比较固执,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3岁后开始说谎,每一次说谎,磊磊爸就打他几下,后来磊磊开始不断地打其他孩子。4岁时,磊磊有时骑自行车会失控撞在树上,或者从车上摔下来。有一个特点是磊磊一直保留的——不喜欢约束,一直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磊磊的父母带磊磊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做了全面的评估后,排除了磊磊在智力以及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根据他的表现诊断为对立违抗性疾病。患有这类疾病的孩子经常出现违拗、敌意和反抗等行为,时间持续在6个月以上。具体的行为表现可能包括下面行为中的几种:经常发脾气,经常和成人起争执,主动反抗或者拒绝听成人的要求,经常故意激惹他人,经常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责备他人,经常被他人激惹,经常生气或怨恨……并且,这些行为已经对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为了帮助磊磊,心理医生同磊磊的父母一起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训练的重点在于增强磊磊父母的行为管教水平,同时配合行为监督和奖励方案的运用,逐渐塑造孩子符合其年龄的行为。
1、冷处理打人事件
磊磊父母将打人作为第一个需要处理的行为。磊磊和姥姥全家人一起生活,舅舅家的表妹晚上和磊磊一起做作业,每天磊磊都会寻找时机将妹妹打哭。父母告诉磊磊即将对他实施一项监管计划,那就是如果他再将妹妹打哭,那么当天晚上他就不能和妹妹一起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刚开始,磊磊仍然肆无忌惮地打妹妹,磊磊妈立刻实施惩罚,但是磊磊却哭闹不止,在地上打滚儿,全家人被他搅闹得不能正常生活,差点妥协。这时磊磊妈想起心理医生所说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最好做法就是冷处理,她对磊磊说:“看起来你好像很生气,你自己冷静一下吧!”然后转身走开,半个小时后,磊磊停止了哭闹,并请求妈妈和他一起下跳棋。虽然坚持这个计划增加了磊磊妈的负担,但最后的结果却很有效,四周后,磊磊打妹妹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2、用玩偶作奖励
磊磊的父母受到鼓舞,和学校老师一同配合,减少磊磊在学校的不良行为。老师向磊磊宣布在学校的规则:
每天磊磊可以得到3个玩偶,他可以把它们摆在书桌上。
每当在课堂上磊磊出现大声说话、用头撞桌子这类行为时,老师有权利拿走1个玩偶作为惩罚。
如果3个玩偶都被没收,磊磊必须离开教室,在老师办公室度过余下的时间,直到放学。
如果放学时磊磊手中还有玩偶,可以用玩偶向家长换取相应的奖励。
具体奖励方法由磊磊和家长商议决定。
刚开始实施这个方案时,老师和磊磊的父母都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能不能帮到磊磊。第一天,刚上课10分钟,磊磊的3个玩偶就被数学老师没收了,结果他被强行请到老师办公室进行隔离惩罚。第二天,他坚持了30分钟,并且离开教室时比较主动,好像适应了这个规则。第三天,他能够坚持到下午,并且是临近放学时才犯最后一次错误,老师口头表扬了他的进步。
一个星期下来,磊磊已经能够用玩偶换取奖励了,磊磊要的第一个奖励是一本拼图书,磊磊父母很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接下来的两个月,磊磊的情况越来越好,平均下来每周至少有一到两天能够获得奖励,到接近学期结束时,磊磊已经能够比较好地管理自己的课堂行为。
大家商量着准备结束这个监管计划,在撤掉玩偶奖励后老师又额外观察了两个星期,磊磊的表现并没有出现反复。磊磊父母和老师都松了一口气,为磊磊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