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纷呈多精彩

2013-04-29 00:44:03唐诗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波普卡通新生代

唐诗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 in just three decades and formed numerous schools with distinguished artistic style, creating idea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schools and ideological trends become richer and various, which also add more elements to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多年,既有发展,又有挫折,既生机盎然,又混乱无序,既获得了赞誉,也受到了诋毁。梳理改革后当代艺术的发展,领略各大艺术流派的风采,让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一个新的了解。

消费主义的政治化——政治波普

尽管政治波普主义诞生于西方,却在社会主义国家开花结果。以短暂、流行、复制为特色的波普主义反映着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反现代化色彩。进入中国后,波普主义在中国特殊的土壤中,与中国的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特色的政治波普。

1989年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中,一幅打着黑格子的毛泽东画像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也奠定了画家王广义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的地位。其代表作品《大批判》系列挪用“文革”图式和工农兵形象,并揉进“可乐”、“万宝路”、“麦氏”、“555”等西方名牌,将两种迥异的元素——“文革”式的政治招贴和西方消费广告——并置在画面中,以矛盾的叙事态度向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思想的错乱迷茫。

李山、魏广庆、刘大鸿、余友涵、张可欣都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波普艺术家。在他们的笔下,各种标语传单、宣传画、大字报、样板戏、红袖章、五角星、红皮书等带有毛时代印记的图像符号通过一种大众化、流行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以政治作为切入点,借着波普文化的皮,中国的艺术家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政治波普。虽然有时缺乏对创作对象的理解能力,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揭露勇气,但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次创造性的描画。

个人经验的大集合——新生代艺术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伤痕艺术、政治波普所代表的对终极命题、宏大叙事、政治隐喻的探索慢慢降温,中国的当代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艺术。

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作为“新生代艺术”的命名人曾这样解释:“新生代是新一代的意思。具体来说,在中国大陆是指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那群人。这一代人在中国非常特殊,他们没有红卫兵和知青的人生经历,因缺乏惊心动魄的历史性回忆和心灵伤痛而与50年代出生的人存在着明显的精神断层。”

作为新生代艺术的旗手,刘小东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用画关注并体现现实和人性,这些现实和人性都仅仅是能折射我内心生活的那一部分。”他以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突飞猛进的社会,通过描绘众生百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悟。

新生代艺术家在创作上倾向写实,企图以直白易读的表达方式,传达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以都市生活取代了乡土,以现实再现代替了对理想的幻想和批判,或许在他们看来,活在当下才是艺术真正的价值。

新生代艺术家们往往接受了正规的美术教育,如刘小东、喻红、申玲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们拥有扎实严谨的绘画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父辈师长。这使他们有能力和资本表达出他们个人世界的思想和感受,并且最终形成了新生代艺术流派。

泼皮玩世也入画——泼皮主义

“光头脑袋,双眼眯缝,神情呆滞,咧嘴傻笑,打着哈欠,荒诞无聊,夸张调侃”,这是一位评论家对泼皮艺术的直观概括。作为与新生代艺术同时兴起的艺术流派,泼皮主义既是对中国传统泼皮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调侃、夸张和讽刺。

在商业浪潮的大洗礼、社会的转型中,面对生存环境的压迫,一些艺术家以一种荒诞的存在来宣泄内心的压抑,“我们嘲笑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嘲笑自己,我们不得不变得泼皮”。

方力钧创作的“光头泼皮”和岳敏君的“自我形象”,便是泼皮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些光头傻笑、举止怪异的人物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不得不以泼皮玩世来面对这个庞杂巨大的世界。如同阿Q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泼皮们”通过自我嘲讽实现自我解救。

和新生代艺术家一样,泼皮主义艺术家也没有经历过“文革”、“85美术运动”。远大理想、社会抱负对于他们仅仅是来去匆匆的碎片,以一种平视的眼光来对待现实,用泼皮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及周围熟视、无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片断,或许才是他们选择的救赎之路。

中国复杂的社会历史成为泼皮主义产生的土壤,也使泼皮主义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因此受到国际艺术界强烈的关注和推崇。

波普艺术的再创造——艳俗艺术

艳俗艺术可以视作是波普主义在中国的一次转身。艺术批评家栗宪庭曾对艳俗主义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急速发展过程中,普遍产生的对物质欲望无节制追求,而在精神、道德领域沦丧现象的忧患,并通过艺术家在视觉样式上对这种倾向的‘反讽式揭露与批判。”

艳俗艺术家们借鉴了波普艺术的特点,又大胆吸收中国传统年画、月份牌、刺绣的养分,将本寓意喜庆祥和的农民趣味转向对当下消费主义、艳俗文化的批判和反讽。

若谈及艳俗艺术,一定绕不开常徐功。他画笔下的农民一改往日贫穷、苦涩、饱经风霜模样,而是一个个艳丽、光亮而且傻呵呵的农民暴发户形象,穿着别扭的西服,打着滑稽的领带,画面上还点缀着许多时尚流行的生活娱乐用品。简单直白地将象征物欲的金钱和画中的人物对接,在符号与形象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对物欲的揭露和批判。

艳俗艺术所批判的一种心理状态已经逐渐消失,对真理的追问也慢慢停止。但艳俗主义所代表的对消费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探讨和思考还在继续。

一场新的艺术革命——卡通一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商业主义的兴盛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卡通一代的诞生。卡通一代是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家,在数字化、卡通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艺术风格。

卡通一代的艺术家们自我意识高调张扬,肆意冲动中消解一切的现实壁垒,他们单纯、任性而浪漫,表达真实、直接,热爱生活,追求大众化、商业化和平民化,希望靠自己的画笔让生活更加美好。

卡通一代的绘画主要在于对漫画图像特征的模仿和吸收,具体表现为对传统形象的改造、吸收油画的表现性技法、对漫画线条和造型特征的吸收。例如女画家杨帆画中的人物一律简单、精致,充满细节和美感;田流沙把电脑与中国青年人生存状态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成功探索了电脑对生活的异化;江衡笔下的美女则带着塑料的质感,游离于现实和虚假之间;画家刘野则将一个个充满个人记忆的可爱小人搬上了画卷;高瑀笔下的卡通人物是大家广为熟悉的,他却用自己的创造赋予了形象新的内涵。

如今,卡通一代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观念意识,成为年青一代艺术家们无法绕过的图式。在继“80后”之后,“90后”艺术家们正逐渐走到舞台中央,为卡通一代输入新鲜的血液。

如果非要说出卡通一代的意义,倒不如说卡通一代的艺术家们在进行自我的描述和探索社会生活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毋庸置疑,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短短的30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流派,各自拥有独自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而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各种流派和思潮愈加丰富多样,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波普卡通新生代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波普系列之红》
流行色(2019年8期)2019-11-04 07:17:10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波普之上
美术文献(2016年6期)2016-11-10 09:08:28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