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脂肪肝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其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如在居民中的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而肥胖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增加到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上升为58%;在亚健康人群中(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更是高达60%。近年研究发现,脂肪肝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仅只有40岁,而且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其临床表现,轻者或无症状,重者则病情凶猛,如不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往往会由单纯性脂肪肝变成脂肪性肝炎,严重时导致脂肪性肝硬化。因为脂肪肝发病比例偏高、发病呈年轻化、后果危害较大,故应对脂肪肝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
脂肪肝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肝脏所含脂肪,正常人占肝重的3%。如达到5%或超过5%即形成脂肪肝(多的可达50%)。脂肪“堆积过多”无外乎是在肝脏中脂肪来的多,去的少,中间转运不畅所导致。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大体有如下几类:一是酒为祸首。俗话说,喝酒一杯是酒,二杯是药,三杯是毒。长期饮酒,伤害最大的是肝脏,易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脂肪分解代谢中间环节运转不畅,而导致脂肪在肝中堆积。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二是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三是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输入过多,消耗减少,引起脂肪在肝内聚集。四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缺乏容易引发肝脏的脂类代谢紊乱。另外,糖尿病患者肝脏对糖的利用减少,释放增加,也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为21%~78%(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而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比例更高,占50%~70%,且大多为中度以上,并且多数在肥胖2型糖尿病的前期或早期就已出现脂肪肝。肥胖伴发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形成的共同机制。现已公认,脂肪肝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五是肝炎和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损害。肝炎和肝功能损害都会使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影响肝脏对脂肪的代谢。直接造成肝脏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脂肪外移减少,而形成脂肪肝。
如何预防脂肪肝?
知道了脂肪肝发生原因,就可“有的放矢”采取措施来预防。预防脂肪肝首先还是要做好肝的保健,要“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肝保健有一个十六字要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慎用药物。”做到这些,不仅可以拒绝脂肪肝,还可以将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拒之门外。
做到合理膳食,有一首打油诗可作参考:“杂食为优,偏食为忌。粗食为好,淡食为利。暴食为害,慢食为宜。鲜食为妙,过食为弊。平衡膳食,每日必须。饮食卫生,更需牢记”。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方面,要做到少糖、少脂(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保证蛋白质摄入(特别是肝脏病人饮食中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豆干、鸡蛋、羊肉等)。适当的摄取维生素。肝内储存着多种的维生素,并且参与肝脏的代谢。当肝脏受损时,会影响维生素之吸收,尤其是维生素A、B、C及K等缺乏,当出现维生素缺乏时,应及时补足。
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是预防脂肪肝又一重要措施。肥胖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对肥胖者来说减肥是防治脂肪肝的关键,但是减肥必须少吃多动相结合,饮食原则为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促使自己动用体内积存的脂肪来减肥。适当运动就是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慎用药物是预防脂肪肝尤为重要的环节。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主要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特别不要随便吃广告上宣传的所谓保健类的药物。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同时,心情要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此外,还要忌酒戒烟。酒为脂肪肝之“祸首”,酒精会引起肝损害,影响肝功能,而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等,对肺及肝脏也有明显毒性作用。因此,要特别提示,预防脂肪肝在日常生活中要禁酒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