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摘 要】目的:探讨温馨助产护理对我院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产妇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治疗组给予温馨助产护理。结果: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治疗组的出血、感染与抑郁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馨助产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关键词】温馨助产护理;并发症;分娩方式
当前我国产妇及胎婴儿的健康倍受家庭、社会的重视,对于分娩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助产士提供的不仅是医学知识、生产技能,同时也有情感支持[1]。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温馨助产护理对我院产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80例,入选标准:单胎产妇;产妇健康;足月分娩;临床资料完整;产妇同意。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9.63±4.25岁;孕次1-7次,平均2.78±O.52次;产次0-5次,平均2.17±O.18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与产次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治疗组给予温馨助产护理,每名产妇配备一个专业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认真倾听产妇的意愿,表示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意思,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使其心情放松。让产妇处在家庭式的待产室和产房,适时的轻音乐使孕产妇心情舒畅。针对性的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及过程,以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分娩期。产前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分娩有关的心理卫生宣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同时对产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本文相关观察结果数据对比采用ⅹ2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经过观察,产后治疗组的出血、感染与抑郁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也在提高,在取得很好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比如剖宫产术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产妇的方法,很多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不愿忍受长时间的顺产过程,因而选择剖宫产。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时死亡,约800万人产生并发症,助产士在减少产妇死亡和患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的专业服务,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服务,减轻分娩的痛苦,从而达到优质护理的最终目的。有学者认为,如果有专业的助产士,从产前教育开始,消除产妇的产前恐惧,产妇的信心就会提高很多[3]。有的医院为此在产科实行了以病区的全程责任制管理、医护人员的“弹性工作制”和“责任工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产科全程责任制”,提高产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产妇分娩期并发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4]。在助产士的工作内容中,要做好保健指导,督促其定期产前检查;提倡孕期合理饮食,保持其心理健康;分娩时进行生育宣教,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5]。
在产后的并发症中,产妇的抑郁症多见,导致心情不佳,引起其他疾病的发展。产后感染与子宫口未开全行阴道助产、牵引或后出头产钳术;堵臀时间不够或过长;操作不规范,手法粗暴等有关,为此需要在产后积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在产后出血,其可能与臀先露不能均匀有力地压迫子宫下段有关,运用产程图指导产程进展,杜绝滞产,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而对于有先兆或完全破裂者,应立即剖腹探查,按破裂程度与部位决定手术方式。本文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顺产率明显高于对(P<0.05)。产后治疗组的出血、感染与抑郁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要呼吁增加助产士数量,给助产士更多关注,并建立本地区助产士协会,为助产士提供专业沟通和发展平台。
总之,温馨助产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崇俊.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年第03期.
[2] 池玉梅.护理干预与温馨助产应用于产科的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2年20卷第09期.
[3] 林家娟.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15卷第03期.
[4] 郭素玲.温馨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卷第23期.
[5] 戴景兰,张艳,戴桂兰,等.温馨助产6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