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05:13李维琴
职业·中旬 2013年8期

李维琴

摘 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技能 驱动任务 教学法模式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真实任务”组织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最终完成任务。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出发,可以实现从“维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这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依据

1.任务是激发课堂活力的载体

中职计算机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不要求学生对学科理论作过多、深入的探究,而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般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掌握上。可以说,中职计算机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非常切合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任务是重要的学习载体,根据任务选择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是构建个体能力的重要因素,并影响课程的吸收效果。例如,在进行Word的“艺术字”一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校要召开运动会的情况,设计了一个任务:为学校设计校运会的会徽,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自选图形”结合艺术字的制作来完成。该任务高效地支架起了“有意义学习”的学习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任务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任务情境逐步向职业情境转化。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初步任务时,再提高一个层次,给定一个新的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高层次的效果制作,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保持探索激情,从而移步换景,渐入佳境,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也能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日后就业开拓了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学Word的“综合排版”时,首先可以展示编排好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想象,然后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接着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字处理软件Word2003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是:看效果图—研究效果图—讲解应用工具及应用方法—演示制作方法—学生临摹—给出另一效果图—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流程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3.任务是师生互动的桥梁

“任务驱动”模式是师生双方都能参与的教学方式。 教师以引导者、导师的角色,设计和分析情境,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情境、理解知识,用计算机操作来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先把以前学生做的优秀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提出问题,比如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化被动为主动去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中职教育带有根本性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按照这个根本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具体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针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具体环节如下:

1.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先。于是,在备课阶段,在深究教材、细析学情之际,就必须紧扣教材的“主旋律”而创设总任务,就必须翔实分析教材每一个起伏之处的“分乐段”从而设置“分任务”,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大致而言,每一章都可以设计一个总任务,每一节又都可以设计几个小任务。以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为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总任务”——编制一份小刊物,内容可以自由选择,比如《学生会志愿者园地》《世界环境日主题班会展示》《2013年学生技能节风采》等等。这个总任务涵盖了本章节的5个知识点:WORD的基本概念、文档的建立编辑;字体、字形、字号的设置,段落排版;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表格功能;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掌握一个知识点。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Word的基本概念,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做出合理充分的任务安排。

2.引导分析任务,学会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而善于把“问题”转变为“课题”,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核心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是新旧知识、新旧技能的结合体,都要求学生运用旧知识和旧技能,来分析新任务,进而发现困难与障碍,提出“新问题”,追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这样,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将要学习了解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进行新知识传授,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布置如下任务:完成一份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并进行统计和排名。给出任务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先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明确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该节课的任务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已知的知识与技能,重在“温故”;二是即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重在“知新”。如成绩汇总表数据清单的输入、格式的设置、文档的美化、进行页面设置等,这些是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在做这个练习时,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在任务中,要求学生计算出各科平均成绩、学生总成绩,然后按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名,如函数(SUM、AVERAGE、RANK)的使用。将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无形中使学生接受了新知识。

3.根据新问题,讲授新知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终极目的,而是前期的基础工程。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老问题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因而,教师每次讲授时间不宜过长,点到为止,5~10分钟而已,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和展示,让他们围绕一个“小任务”,动手进行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们听了一段课,正要出现注意力疲劳之时,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教学环节拉了回来。一个小任务刚刚结束,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要点

1.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创设最为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任务的编排至关重要,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先天条件”。在创设“任务”时,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切合学生实际。深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是任务设计的第一道功夫。不同的学生个体,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班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氛围。设置任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班级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技能水平和性格等特点,充分考虑班级集体的班风、学风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是贴近学习目标。“任务”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小任务”的完成,来体现或者实现总体学习目标。

三是分散重难点。计算机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应当根据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在“任务”设计时,做好重点、难点的分散,使之合理地布局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2.做好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及时成功地做好角色转换。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扬弃了“教师全力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作,学生看”的局面,建构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氛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学生搭起学习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3.提供实践条件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离不开实践条件,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更是如此。每一项任务都是靠动手操作来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靠实践条件来支撑的。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把任务要求及相关的素材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到每一个学生所在的计算机桌面上,如以“感恩”为主题的电子报制作时,教师就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发送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项任务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争取理想的教学环境,基本做到一人一机,尽量选择多媒体教室上课。

中职计算机课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在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