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祥先生画作诗意美简论

2013-04-29 01:13范为超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细语题诗题画

范为超

在画面上题诗,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它滥觞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到元明清三代则大放异彩,蔚为壮观。题画诗将诗意和画意有机地结合,将诗、书、画这三种不同类别的艺术品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具有中国画独特的意境和神韵。题画诗作者有两类:一类是他人题在画家画作上,如王冕为良佐所画《梅花图》上题的《墨梅》七言绝句;二类是画家本人题在本人的画作上,如王冕应朱元璋之命,在自己画作上题写的七言绝句《应教题梅》。画家本人题写在自己画作上的题画诗,需要画家本人具有丰厚的学养和极高的诗、书、画三者贯通的综合素质。而著名画家曾景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丰厚学养和诗、书、画三者贯通的综合素质极高的奇人。他的书法清新俊逸;他的题画诗意境深邃;他的画作境界空灵,三者有机融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美。这种诗意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动静相依,生动活泼。绘画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主要通过色彩、线条的有机构成,创造出瞬间的静态的艺术形象;诗歌则是一种时间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塑造出跨越时间的动态的艺术形象。如果画家把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则使得题诗的画面产生一种独特的跨越时空的动静相依、生动活泼的诗意审美形象。如他的工笔花鸟花《细语话来年》,画面用刚劲挺拔的线条描摹了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火红的枫叶,并在火红的红叶之中用工笔刻划出两只相依相偎喁喁细语的小鸟。整个画面描绘的这一对相依相偎的小鸟驻足在火红的枫叶树枝上,显示出一种金秋岁月小鸟登枝的恬静的审美形象。画面右下侧空白处的题诗则是“相伴金秋里,细语话来年”。“相伴金秋里”,是依据画意表达出的画面静态的美感,而“细语话来年”的“细语”则给恬静的画面激起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动态美。这对相伴在充满丰收喜悦的金秋岁月的鸟儿,在“细语”来年什么呢?或许它们在“细语”来年的金秋仍如今年一样充满丰收的喜悦,或许在“细语”自己在“来年”该有什么样的新规划、新进展!总之,整个画面通过“细语”而被彻底地激活了。这种“动”与“静”的水乳交融,使画面充满着一种幸福喜悦的进取精神,洋溢着一种诗画结合的清新诗意美,给欣赏者带来了丰富渺远的艺术想象。

二是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诗歌是抒情的高手,绘画是描景的巨匠。如果将诗歌的特点注入到绘画中,不但给画面注入了生机,使静止的画面能跃然纸上,而且能够将画家自己充溢的情思泼洒在静止的画面上,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情景 交融、动人心魄的诗意美。如他的扇面工笔花鸟画《白菊》,画的是几朵傲霜怒放的白菊。画面呈现出一种冷静恬淡的静态美,表现了画家恬静、安祥的心境。扇面左侧题诗一首:“冷艳如春月似银,霜天万里卷浓云。仰空怒放神如许,不着浓装不争春。”诗的前两句点明了菊花开放的时间为秋天的夜晚,后两句描绘了菊花既不着浓装又不和百花争在春天开放的独特性格。“放”和“争”两个动词给整个画面赋予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使作者抒发的那种不与百花争春、争艳的卓然独立的情怀与恬静、淡雅的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动人心魄的诗意美。欣赏者在欣赏诗画的同时,更加欣赏到诗画作者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淡泊名利的超越情怀。

三是虚实互见,意在画外。古人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有声”是“言志”的基础,是主观的抒发,侧重在虚;“无声”是摹景的根本,是客观的再现,侧重在“实。绘画艺术注重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诗歌注重对主观心灵的表达。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种虚实互见、意在画外的诗意美。如他的工笔花鸟画《暧风》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暖风吹拂,令人陶醉。这种暖风就像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暖风”,也像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中的暖风。前者代表表面的承平景象,足以将人麻痹,昏昏然不知东南西北;后者代表令人惬意的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象,足以使人陶醉,陶陶然不知秦汉魏晋。然而,就在人们悠然自得地欣赏这“吹得游人醉”的暖风时,画面右侧的题诗却使我们悚然而惊:“沐浴暖风先莫笑,谨防暗处有寒针”。再细审画作,却见在一处呈暗色的开放的花瓣上,有两只看似蜜蜂而不是蜜蜂的两只害虫在啮食花瓣。原来整幅画作的意图并不是在展示倚风而笑的大幅野花,而是在提醒人们在繁花似锦,暖风如醉的迷人风光中,在暗处却存在着伤花败叶的害虫(寒針)。可以说,画家就是这么高超,在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题材中,作者却凭借着自己的诗情,向人们揭示出这样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任何美好的社会里,仍然存在着一些阴暗角落;在看似平静的河流里,仍然潜伏着一股股凶狠的暗流,这就是真实客观的社会现实。任何时候,人们都不要被假象所麻痹,否则就会受到“寒针”的伤害。联想到今天的社会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吗?一幅恬静平和的画面,由于题画诗的画龙点晴,使得整个画面顿时呈现出一种虚实互见、意在画外的含蓄的诗意美。

诗意美是中国文人画的灵魂。作为学院派画家的曾景祥先生,正是在他的绘画中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诗意美,使得他的画作不但新颖独特,而且极富传统的诗学意味,充满着一股清逸淡雅的书卷气,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悠远的审美愉悦。这就是曾景祥先生画作独特的审美特质。

猜你喜欢
细语题诗题画
Homesickness思乡的细语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画竹题诗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英声细语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