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学
第三节课一下,教学楼上的同学一起哄哄往下冲,所有人的目标:一致向食堂。
(2)班还没有一个同学出来。班主任老师正给大家讲一个事情。
有人报告:咋天中午,有人嫌饭不好吃,偷偷往食堂外边的水沟里倒。虽然没有说明倒饭的是谁,同学们心里都很明白。林雅静、吕娜总说学校食堂饭不好吃,咽不下去,常常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给她吃,给你吃,实在没人吃,就偷偷地倒掉。她们家钱多,几乎家里不怎么开伙,一天三顿都下馆子,爱吃什么点什么,哪像学校食堂,天天米饭馍馍,炒菜与汤莱基本不分,都在一口大锅里咕嘟,盛在大盆子里再放淀粉、味精,不管人爱吃不爱吃,那几个大师傅,呼拉!给你一勺子。所以每到开饭。她们就想起家,想起馆子。
这种浪费现象,班主任老师没少费口舌,结果还是有同学不知道爱惜粮食。今天她把大家留下,也没多讲大道理,准备了两道视频,让同学们看。
第一道视频是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报道的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农民,在雨雪来临时,抢收倒伏在水田里的稻子。
一块块稻田,上面覆盖着一层白白的雪,下边是齐膝深的冰冷的水。农民们站在冰冻的水里,一把一把割稻子。因为青壮年农民都进城打工,下水割稻的都是些老人,水太深、太冷,一个老大爷顶不住,一下倒在水里,别人把他扶起,让他回家暖和一会儿,他看看天上飘着雪花,舍不得自己稻子,擦擦身上的泥巴。又继续割……
这时,播音员的画外音也有些发颤:粮食!这就是粮食!这就是人们赖依生存的粮食!这就是我们饭碗里的米!如果你觉得饭不好吃,请感觉一下这位老大爷的心吧!如果你舍得将剩下半碗饭倒掉,请认识一下这位老大爷手里从水中捞起来的那把稻子吧……
所有同学这没一个喊饿的,先前急着要去食堂的同学,这时,也静静地看着画面,知道饭碗里的米是这么来的,有的同学眼眶渐渐发红……
接着,班主任老师又换了一个视频,画面是云南山区,一层层梯田,远远望去,山就像一棵锯了的老树,呈现出无数道不规则的年轮。画面渐近,一头老牛的镜头慢慢推到大家跟前。老牛后边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他扶着犁把,一步一驱地跟在老牛后边,齐膝深的水不时地翻着泥浆。他艰难地犁到地边时,老牛自己拐弯往回耕。这时,老农拉着犁随即跟着老牛拐弯,突然他脚下一滑,栽倒在地边,地边的水坝被他撞开一道决口,哗!泥沙汹涌往下流,那老农挣扎了几次没站起来,强大的泥水将他从一层梯田冲到下一层梯田,再冲到下一层梯田……
这是央视记者走基层的一次采访,主题是“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严重,许多地方只有留守老人和孩子在种地”。
班主任老师放完这个视频,说:“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更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之所以放这段视频给你们看,是想让大家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当你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也许你吃饭时会有另一种感觉。”他想了想继续说,“一次,我去欧洲旅游,发现欧洲人十分爱惜粮食,即使是非常富有的人,对食物也十分小气、最让我咋舌的是德国人,安静整洁的餐厅里,悠扬的萨克斯,经常可以看到衣着体面的绅士喝光了面前的罗宋汤,把盘子里的意大利面吃得精光,然后淡定地拿起盘子,把里面的酱汁舔得很干净。我们中国有人舔碗舔盘子吗?还有一次在餐馆吃鸡排和薯条,我吃完了,和朋友在聊天。这时,一个衣着讲究的中年人走过来,彬彬有礼地用英语说:‘先生您好!剩下的鸡排如果不吃了,可以给我吃吗?我一听有些诧异,连忙问服务员:‘哎!小姐,你们为何让乞丐进来?”那小姐走过来答道:“那男子非但不是乞丐。而且还很有钱,他家里有庄园,还有汽车、拖拉机。”
“瑞典人也有吃掉餐盘内最后一粒食物的好习惯。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用一片面包蘸干餐盘内的最后一滴汤汁,放到嘴里品味。在他们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就算走不稳,也要自己拿着盘子排队打饭,吃多少打多少,不够再打。老师会在一旁提醒孩子们不要浪费。久而久之,不浪费的习惯就养成了。即便如此,瑞典政府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民众注意,食品被浪费不仅给个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巴西人眼里,浪费是被看作很不体面的事,有钱人也不会因富裕而肆意挥霍,很少看到巴西人的餐桌上杯盘狼藉,就连结婚或生日宴席也是如此。宴席之后,人走桌清,难见剩饭剩菜。整个欧洲人爱惜食物的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而我们的浪费恰恰是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大家说说,谁在幼儿园能把一瓶牛奶喝完?阿姨分来的蛋糕,有的小朋友吃一半就扔掉了。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世界浪费食物最多的是中国!希望每个同学从我做起,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尊重劳动,勤俭节约,改变‘浪费中国的形像。好了!开饭!”
也许是今天真正感觉饿了,也许是班主任老师的讲话有了效果,这顿午饭,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剩的。经常剩饭的林雅静、吕娜,不但把吃饭了。还主动帮助值日生收拾课桌。
(责编/冉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