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弱文
武当是一个老地方。
之所以老,就是出名早。武当山的名字,源于《太和山志》记载“非真武不足当之”。每座山都有主山之神,武当也不例外,武当山神是真武大帝,是道教的神灵。
真武大帝原来并不叫真武,而是叫玄武。玄武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名,北宋时,封玄武为翊圣将军。后避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并编造出玄武身世——黄帝时,玄帝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既长成,入武当山修道升天。玉皇封他为太玄,镇于北方。已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元代皇帝将真武之“真君”号升格为“帝”。明代明成祖朱棣把武当视为皇家祭所,格外垂青。
朱棣除在北京京城建造壮观的真武庙外,还于1412年,命令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修武当山道观的二十万军夫和工匠后来在武当山附近形成一个老营镇,至今还在。以前老营镇上有一条翠花街,就是明代为了留住军夫、工匠而建的官办妓院街,聚集了全国各地调来的美貌女囚。军夫、工匠结了工钱,就会上翠花街消费。
登上武当山,看那些明代遗留下来的精美老房子,就可看出朱棣是如何爱武当。二十多万工匠历时十余年,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净乐、遇真、玉虞、紫霄、南岩、朝天、太和等九宫九观、七十二岩庙、三十六座庵堂,一时间,“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打造得要多美有多美。之后,朱棣从全国各地挑选了400多个优秀道士到武当山供职。
武当山最高处的金殿,是一座铜房子,重檐叠脊,翼角飞翘,耸立苍穹,顺山势萦回云间。金殿内的神像、陈设和守卫在它两旁的仙鹤,无不打造精巧。我在金殿附近来回走了好几次,仰视那庄严凝重的真武大帝,心生感叹:真是一朝天子一朝神。仔细审视,会发现真武大帝披发跣足的形象,活脱脱像朱棣的外表。据《明书·姚广孝传》记载,朱棣举兵“靖难”时,姚广孝之师父玄武神前来相助,由朱棣模仿玄武神之像,披发仗剑,称是玄武神附身。朱棣这样做,是可以站在比他父亲更高的高度说话了,可以取得民众的支持,堂而皇之地去争夺侄儿建文帝的皇位。
从武当山顶俯瞰脚下,大气辉煌的太和宫、四面环山的紫霄宫,依山造势的太子坡,绝壁之上的南岩宫,尽在满山翠绿中掩映。在南岩宫两仪殿前,悬崖绝壁上伸出一根重达百吨、雕龙刻凤的龙首石,石龙头上放置一个小香炉,这就是龙头香。将香火插入龙头,是一种极危险的进香方式,但在古代,居然也有许多香客冒险进龙头香,坠崖者不计其数。因此,清康熙年间,总督蔡毓荣断然下令,立“禁烧龙头香”牌,劝诫人们不要烧龙头香。
房子外,更值得一看的是山水风景和山路十八弯。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在湖北省十堰市内,属大巴山东段,绝壁深崖,激湍飞流,云腾雾蒸,玄妙奇特。海拔最高的天柱峰达到1612米,有“一柱擎天”的美誉,四周群峰都向它倾斜,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奇观,更兼俏山绿水,名花古树,亭子点缀,雾罩云遮,陌生人初入山中,会不知山有多深,有时,山道好好的下坡,忽然又转了方向,竟又是上坡了。
上武当山,有一个名人是绕也绕不过的,那就是张三丰。
1324年春,张三丰从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老家来到武当山,在山上结茅舍而居。后来,张三丰外出游历秦蜀荆楚吴越诸地。1368年,张三丰重返武当山,广招门徒,阐扬全真道教。
他著了《大道论》等著作,形成了武当派道教的一系列理论,还创立了武当内功、武当剑术。
明朝历代皇帝对张三丰很看重。史载,明太祖听到张三丰的名声,派人找过张三丰,但是没找到。朱棣夺得帝位后,派给事中胡潆和内侍朱祥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查访逃逸的建文帝。明英宗、明宪宗、明世宗、明熹宗各自给张三丰赐以封号。
我敲敲武当山的灵杉,尝尝武当山的甘露井水,断然离去。我不敢在这里居留太久,我怕像张三丰那样迷上这座山。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样刊与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