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铸人生

2013-04-29 11:08:54李法明马新存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玲砖雕黄河

李法明 马新存

亘古不息的大黄河,先于人类出现在东方大地,繁衍了炎黄子孙,孕育了东方明珠;奔腾不息的大黄河,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原大地无数杰出人物;生生不息的大黄河,以慈母的胸怀与灵慧,孕育出了大中原深厚凝重的古代文化艺术。

日前,记者采访了现任郑州黄河金沙泥仿古工艺研究所所长等职的著名砖雕艺术家王玲女士,更体会到了黄河母亲的博大情怀。

爱情之花在苦难的岁月里绽放。

王玲出生在安徽太和县的农村,是农民的女儿。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贫穷困扰着中国农民,她与许多同龄人一样被拒之于中学门外。

一天,她去邻村串亲戚,发现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正精心用泥巴雕塑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看见一块块泥巴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可爱的艺术品,她便忍不住赞道:“太好了!这是你捏的吗?”

男孩叫张存生,和她一样失学,因喜欢泥塑,便一头扎进泥塑中。几年下来,真就练出了一手好手艺,雕塑的人物有形有神。

看到一个小姑娘这么近距离地夸自己,存生当时竟羞红了脸:“不行,不行,还没雕好呢!”

她虽是个小女孩,性格却外向一些。见存生对自己的夸奖手足无措,她笑了,顺便提出了拜师学艺,“你这么聪明,我特别喜欢美术,往后我跟你学泥塑好吗?”

面对一个女孩真诚的要求,存生无法拒绝。就这样,她天天往他家跑,认认真真地学起泥塑。从那以后,欢歌笑语每天都伴随着她,她的心情格外舒畅,感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钦佩存生的泥塑手艺,后来在学习过程中,也真的喜欢上了多才多艺的他。

然而,自由恋爱却遭到了她父母和周围亲戚朋友们的反对。原因是张家太穷了,父母怕她嫁过去一辈子受苦。

她向父母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我喜欢的是人不是钱!跟着喜欢的人吃草根树皮喝西北风,我乐意!”

1985年,她不顾亲戚朋友的强烈反对,嫁给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存生。结婚的时候,她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一台电唱机,成了新婚之时唯一的“爱情证物”。

黄河岸边的同甘共苦

1986年,得知张存生拥有高超的泥塑技艺,河南省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破格特聘他为职工。不久,她也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郑州,住进了黄河岸边的一个简易窑洞里。

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不见阳光的窑洞里,她和存生携手并肩,创作出长达200米的砖雕《西游记》,一经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1988年7月,她生下了大女儿,取名惠惠。这年,齐白石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国画大师卢光照先生来参观他们创作的砖雕时,希望夫妇俩能研制出久已失传的黄河澄泥砚。

而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听卢老这么一说,俩人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四处拜访专家求教。

为了寻找到做砚台的泥,俩人一有空,就拉着架子车,跑到十几里以外的黄河边去采泥,取到样本后再背到车上,然后用架子车拉着沉重的湿泥往回赶,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们的棉衣也总是被汗水浸湿。

她还记得找到好泥那天的场景。因为存生一米八的个子,再加上选泥急切,他一直在前面走,她就在后面跟着,结果一直走了十几公里,她看到他蹲下身去挖泥,随后,突然惊喜地大叫一声。随即就把他的上衣脱下来,兜了一兜子的泥。

1989年10月底,张存生独自到山上去拉砖雕材料,装好一车后,拉着下山。由于长期劳累加之营养不良,他的身体已相当虚弱。下山时,架子车像脱缰的野马失控了,突然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满满一车的砖雕材料全部砸在身上。

她赶到现场时,看到丈夫倒在血泊中,一声惊叫也昏死过去,后来幸被人发现送进了医院。

医生说,丈夫的肾脏受损伤比较严重,不能劳累过度,否则会危及生命。可是,住了一个多月才出院的张存生回到家后,马上要到河边去拉泥。架不住丈夫的苦苦央求,她最终同意了,但要他答应一个条件:以后的重体力活都由她承担。

砖雕《红楼梦》惊动京城

1986 年,出生于安徽界首的王玲随丈夫张存生来到黄河岸边的邙山脚下,出身砖雕世家的王玲夫妇被亘古悠久的黄河文化深深的吸引,这对曾师兄妹后又结为伉俪的年轻人毫不犹豫的在这片古老、神秘而充满激情的土地上扎下了艺术之根。

初到黄河游览区,每月工资只有 80 元,一家 5 口,生活拮据可想而知,张存生、王玲夫妇醉于砖雕,整日里搬泥制坯,在不见天日的窑洞里一干就是 3 年。当 200 米长的砖雕《红楼梦》在北京露面时,京城一片哗然,受到中外艺术家的一致称赞。这幅以《红楼梦》故事为表现题材的用黄河河泥创作的大型系列砖雕为他们赢得了中国环境雕塑大赛一等奖,被称为“中原一绝”,也为这座黄河岸边的小院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与艺术爱好者。

中国十大建筑师之一的中科院学部委员、东南大学教授齐康,看了他们的作品后,破格让张存生到东南大学建筑系深造。入学的两年对张存生来说太宝贵了,他学习之余不望创作,他创作的大型泥塑《人民的灾难》在纪念抗战 50 周年时,被放置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充电之后的张存生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妻子王玲在料理家务之余也没有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夫妇二人在艺术之路上携手共进,比翼齐飞。

王玲夫妇决心用砖雕艺术再现古典名著的恒久魅力,在不分昼夜的精雕细刻中,他们有一种对艺术近乎痴狂的热爱寻求着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再现传统艺术的美,展现名著的深厚文化内涵。他们创作的《红楼梦》系列砖雕,无论是群体形象的《元妃省亲》还是只有两人的《共读西厢》,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花草树木,均栩栩如生,生动逼真,采用高浮雕、浮雕、阴阳线刻于一体的雕刻手法,人物突出、背景写意的表现手法,细腻的再现了《红楼梦》的典雅风格。而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三国演义》则为宏大、粗犷的气魄展现了金戈铁马、剑气冲天的三国战场。“是金子总会发光”。 1998 年张存生、王玲夫妇创作的大型《红楼梦》砖雕被中国首届“槐花杯”环境雕塑大赛评为“槐花奖”。

让民族瑰宝重现异彩。

最后的玉女雕像

1999年,澳门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张存生听到这个消息,决定要做一方巨砚参加省里的礼品选送。他们经过构思,完成了一个设计方案。作品呈交有关部门审阅,成为河南省唯一送给澳门政府的礼品设计。

也许是设计过于劳累,丈夫的脸上经常挂着疲惫,嘴唇也是干裂出了口子,有一次甚至晕倒在工作室里。

在医院经过细致的检查,丈夫被确诊为肾衰竭。妻子当时感觉天都塌了,现在想来还是心如刀绞,似万箭穿心。

她狂奔到大夫跟前,哀求说:“大夫,救救我的爱人吧……”可大夫摇着头说,“目前,得了这种病还没有办法医治好!”她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丈夫的病情一天天在恶化,可他还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巨砚。可身体状况,又使得巨砚的制作不得不搁置下来。

2000年4月,知道自己所剩时间不多的张存生,用了20天时间,为她雕了一尊形态逼真的黄河玉女像,他说,雕像就是我在你心中的模样。

2000年4月21日,当存生把这个耗尽最后心血的玉女像交到她手里时,她再也忍不住心中积压的悲痛,眼泪像开了闸门,一下子涌了出来……

丈夫温存地替爱妻擦着眼泪说:“你要好好保重自己,把咱们没有完成的泥巴事业做好,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

看着她流着泪点头,丈夫一手握着妻子的手,一手握着玉女像,离开了他的亲人,还有他永远眷念的黄河泥。

她学会了坚强

丈夫的离去,对她来说,打击是沉重的。在张存生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六神无主,每天像掉了魂似的,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她老觉得丈夫在哪个地方等着自己,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了死。可是,看到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双亲,她又开始拼命工作了。

丈夫在时,都是丈夫在烧窑,而今看来,烧窑真是不简单,窑内火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头发、眉毛被火烧焦是常有的事,有时,脸上也会烤得起泡。可一想到对丈夫的承诺,她就不能退缩。

在烧过38窑之后,她根据每次烧火的记录,总结出了烧火的规律,第39个巨砚又放进了窑内。经过3天的精心烧制,终于烧制成功了!这份迟到一年的作品,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来到了世上。

2001年6月,中国文联民协举办民间工艺博览会,她带着一个学生及两箱作品和展架去北京布展。展览期间,她特别难受,以前参展都是她和丈夫两个人,而因为作品非常重,每次都是丈夫背作品,让她拿架子。而那时,做每件事都只有他自己,精力体力都承受不了,她痛彻心扉地更加想念他了。

就在那届博览会上,巨砚一举夺得“山花”金奖。她欣喜若狂,回到家后,把巨砚放在丈夫的遗像前,含泪笑着说:“存生,我们成功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学会了坚强,更学会了一个人担当所有的事情。

苍天有眼,他们的孩子真的很懂事,如今,大女儿张惠惠从大学雕塑系毕业后现已继承爸爸的意志,小儿子张英豪也从部队复员了,他们的泥巴事业也在蒸蒸日上。她更没辜负丈夫临终前对她的殷切期望,经过二十多个春秋风霜雨雪的洗礼,当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女子,与生前的丈夫张存生携手共进,伴着他们曾共同创办的郑州黄河金沙泥仿古工艺研究所,取得了一项项国家荣誉。

黄河是她的根

张存生、王玲夫妇制陶器于物化,作学问于内心,在深挖黄河古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更新观念而不失传统,将“泥与火”凝聚成最为简单的语言形式,由黄河走向世界,促进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进行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他们开发的黄河金沙泥茶具更是引起中外游人的浓厚兴趣,在国外游客率团参观黄河风景名胜区时,在王玲的小院里这批外国友人过足了一把陶瘾。在国外游客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王玲为我们民族艺术感到骄傲,体会出这些年付出的价值。王玲认为,陶艺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物以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而茶具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们民族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黄河金沙泥茶具选用黄河中下游沉积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泥沙,经过澄清、成型、球磨、雕刻,然后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独特,色泽厚重,拙朴、深邃、大气的风格可谓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文化与艺术的拥抱,很得世人称道。

古人云“大拙则大雅”,拙到极致,则美到极处。张存生、王玲夫妇制作的茶具多造型古拙乖巧,超凡脱俗,风雨班驳,显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淀。他们的作品有的多以南方粗壮毛竹为主体,配以竹筒茶杯,使成熟的金黄竹色与金黄色的黄河金沙“巧合”,表现了北方粗犷的黄河文化与南方清秀的茶文化天然融合;有的以天然果蔬立意,展示联想空间,民以食为天,茶文化源远流长。这些作品毫无雕琢之痕,自然天成,每件作品无不体现着作者精湛的制陶技艺及艺术感觉的敏锐。

张存生、王玲夫妇做砖雕,熟知历史典故;造澄泥砚重神韵,创研黄河金沙泥茶具则立足于观念更新而不失传统,十几年来痴迷于黄河金沙泥艺术的王国里,力求把握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苍天不负有心人,张存生、王玲夫妇用汗水烧灌出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玲夫妇为庆祝澳门回归而设计制作的九龙晷。九龙晷新颖的设计思路,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刻寓意,这一设计方案一出台便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在澳门回归之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真诚和汗水捧出了代表 9000 万中原儿女心声的厚礼。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王玲的丈夫不幸去世。悲痛不已的王玲,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承担了开发黄河金泥沙艺术的重任,坚持的继续着丈夫未竞的事业。她痛定思痛,刻苦钻研原著,研究翔实资料,如今,她已独立完成大型砖雕《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大部分创作。 2001 年 8 月她的《九龙回归砚》又捧回我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奖归来的王玲动情的说:“马来西亚华商邀我赴马共同投资开发金泥沙艺术,我不会去,因为是黄河给了我艺术的生命、创作的灵感,黄河是我的根,离开了黄河这个根,金泥沙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 …… ”

走出王玲那环绕着砖雕作品犹如艺术长廊的小院,已是“半壁斜阳挂远山”了, 绚烂的晚霞在天边变幻莫测,记者不禁又想起了这脚下平凡的泥土,经过艺术家的手,再送入烈火中锤炼,最后如凤凰般在火焰中涅槃般从一团丑陋的泥巴变成一件美仑美奂的艺术品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啊,而身边这位朴实得如泥土一样得黄河儿女,不也正如凤凰涅槃那样得到再生了吗?

猜你喜欢
王玲砖雕黄河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26
少年追梦郎
少年追梦郎
多彩黄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黄河宁,天下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黄河』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2
黄河知道我爱谁
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56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大众考古(2015年8期)2015-06-26 0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