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
近期,一本《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图集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图集显示,专家团队通过对淮河多年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企业排放的污水进入淮河河道,污水中的汞、铅、镉等各种化学元素长期渗入地下,造成沿岸地区人民的癌症高发和高死亡率。严重污染地区和新出现的几种消化道肿瘤高发区的分布高度重合:污染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恰恰是消化道肿瘤死亡率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区,其上升幅度是全国相应肿瘤死亡平均上升幅度的数倍。
面对这样一本图集及其数据,我们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治污是第一要务。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淮河的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工业源污染治理、以及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农村河流综合整治等区域环境治理;通过制定严格的区域产业政策抬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污染项目的进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重污染企业的力度,引导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积极开展“清洁饮水”工程。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饮水,发展生物净水项目是一条便捷之路。目前,淮河沿岸一些地区抽取150米到300米的深层地下水用于饮用,不少“癌症村”也都打了深井。但有专家表示,这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深层地下水是战略资源,并且深层地下水多伴有氟超标、砷超标等地质性污染。
第三,积极开展对患者的救助行动。目前,这些癌症患者的医疗费报销主要依靠“新农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专项救助。
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多方搜集证据向污染企业提出法律诉讼。要通过法律行动,让污染的受害者获得赔偿,并通过这样的诉讼伸张正义和公道,从而落实谁污染谁担责的原则和环保法规。
否则,未来中国的癌症村不会只是数百个,因水、空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而患癌而死亡的人不会只是数万人,可能是数十万人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