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
在我们班里,大家都有自己中意的偶像,比如我的同桌的偶像是飞轮海,我的死党的偶像是张韶涵;而男生最崇拜的偶像当然是魔术大师刘谦。下课的时候,大家经常会因为维护自己的偶像而不惜和死党翻脸。
我当然也是个十足的“追星族”,每当听到他们的歌声,看到他们演的电视时,我的心里都会莫名地开心。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他们的海报、有关他们的书,我的手都会痒痒的,一咬牙,就把自己刚刚得到的零花钱拿出来买下这些海报和书。
爸爸妈妈都很反感我这样做,总会说:“你这孩子,就知道追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是,我却对追星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明星的身上总寄托着我们自己的梦想,或者在他们的身上有些我们向往的品质。
我知道太过沉迷追星是不好的。但我最想说的是,在成长的雨季花季里,偶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浪漫欢乐的情怀,更是一种追寻美好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哥,你是追星族吗?你对追星有什么看法呢?
糯米团子
糯米团子:
谁没几个喜欢的明星呢?这事可以算得上是校园生活中一道美味的开胃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每个人在充满梦想的年龄都追过星,所以,这种行为并不奇怪,至少是人之常情。当然了,任何事情太沉溺都不是好事情。
偶像崇拜可以说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一个人把追求成功的心理渴求,通过所崇拜的偶像展示出来,不仅能以“星”的光鲜外形为模仿对象,也以追求“星”的理想人格品质作为自我奋斗的目标,转化为对成功的向往和自我激励。青少年喜欢的都是明星,互相讨论的内容被各个明星充分占据,共同语言多了,交流也就多了,把学习生活中的郁闷、烦躁宣泄出来,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价值取向的认同。另外,追星浪潮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紧张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这一角度上说,追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一定益处的。
但是,追星的弊端也同样明显。一部电影《寻找周杰伦》,引起一名疯狂的追星者离家出走,还说她要去寻找周杰伦,只有周杰伦能拯救自己。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从1994年开始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满足女儿追星的心愿倾家荡产。可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后,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的层面。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后,留下的遗愿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这是一场非理性追星的悲剧。
现在,很多青少年在父母精心营造的温床上养成了无所适从和精神上的孤独感和茫然感,非常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寄托梦想的人。当他们发现梦想在某个人身上实现时,就会义无反顾地去了解他、学习他,渴望做他那样的人。所以,追星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追星的积极心理,去除追星中的消极心态,那么你的追星就是愉快的。
当然,罗卜青菜各有所好,为喜欢的明星跟人家闹别扭,其实没必要。君子和而不同,你不喜欢TA没关系,我不介意你说TA,你也自觉地不当我面诋毁TA,这不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