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焱
【摘 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普外科有明显术前焦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术前患者焦虑的原因。并针对患者焦虑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耐受力,减轻患者在术中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分析择期手术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术前焦虑 护理对策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来临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在临床上,焦虑是指一种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头疼、烦躁易怒、敏感自责等,体检常见患者有肌肉紧张、出汗、脉搏增快、血压上升等症状[1]。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耐受力,减轻患者在术中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我院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外科手术患者138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l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79例,年龄范围16-67岁,平均年龄为36.5岁,病程为5~18个月,平均病程为8.9个月。患有消化道肿瘤手术有28例,疝气手术31例,阑尾炎手术有34例,甲状腺手术有26例,溃疡穿孔手术为19例。患者均为非急症手术,神智清晰,具有行为能力。
2 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原因 有的手术病人担心费用问题,害怕住院手术及后续治疗的花费是自己家庭所不能承受的。
2.2 害怕疼痛 有的患者害怕术中及术后疼痛,因病人对麻醉、手术及相关问题认知不足,往往导致产生焦虑。
2.3 担心术后生活质量 有的患者担心手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如胆囊切除的患者担心术后消化功能受损,脾脏切除的患者担心术后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等等。部分患者担心手术不成功造成身体残障或从此“落下病根”。
2.4 担心后遗症/残疾给家人增加负担 有的患者担心手术造成残疾或手术的后遗症给家人增加负担。这部分人多为中、老年患者,中年人作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抚养。老年患者则多担心自己劳动力丧失给家庭特别是子女造成拖累。
2.5 害怕手术意外 有的患者担心手术或麻醉意外导致死亡。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作为本次手术的巡回或洗手护士,到病区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自己,初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须知,并逐个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重要性,如告诉患者术前备皮是为了避免术后伤口的感染,尽量从对病人有利的角度出发,让病人更容易理解,觉得护士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好,并主动配合。主动询问病人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觉得他有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可以给以保证,让病人放心。
3.2精神支持 患者的情绪一般会受家属、亲友等社会关系的影响,因家属在得知病情后表现出的悲观情绪使患者产生疑惑和焦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家属的沟通,让他们对手术的性质进行了解,鼓励他们经常探望患者,并进行积极的暗示,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并产生相应安全感和信任感,使焦虑情绪消除。
3.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保持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需的。护士特别是责任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了解患者病情、心理反应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期望,护士细致的观察,及时的汇报,准确的操作治疗和护理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护士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做好入院宣教,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知晓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使其产生安全感及归属感。
3.4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 患者在进人手术室时对手术室的气氛和环境特别敏感,所以手术时一定也要干净整洁,手术器械要掩蔽,手术台床单无血迹,一个手术室禁止摆放多个手术台,避免产生消极的暗示。手术的医护人员还需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端庄大方、言语亲切、态度和蔼,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医师应该专心一致的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护士应手疾眼快的配合医师手术。手术室内禁止嬉笑打骂、窃窃私语,减少机械的碰撞声音,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手术中发生意外或者病情不受控制时,应冷静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紧张和恐惧。
4讨论
患者在面对手术时心理承受力一般较差,缺少心理准备,对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夸大手术的危险性,害怕手术疼痛是引起术前患者普遍焦虑的主要原因。适当的焦虑因其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机制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但超常并过度的焦虑则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异常[2],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唉声叹气、不安、烦躁,并伴有血压升高,心慌或呼吸和脉搏加速等,患者因术前焦虑的产生而加重了对病痛的体验,免疫功能随之减退、神经、内分泌和机体代谢功能也造成紊乱,严重影响了围术期的正常准备和手术进行,进而对术后的康复,患者身心健康和预后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患者认为手术是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资料表明,存在严重焦虑的患者,愈后不理想[3],为解除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改变护理模式,从单纯的手术室内工作扩展至术前访问、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个方面,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镇静和镇痛药物的应用,增强了患者的低抗力,为精神性术前用药[4]。在曾外科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作用甚至胜过技术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对术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良好控制,可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112.
[2] 祁洪霞 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46—47.
[3] 张青丽 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84—2286.
[4] 张清泽.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