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英
摘要: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形成了国家间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对教育培养适应多重文化背景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201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报告的发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它不仅反映了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也是国际间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借鉴交融的平台。上海学生首次参加取得惊人成果,令人鼓舞。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上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关键词:评估;借鉴;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20-22010年岁末年初,全球教育界发生两件令人瞩目之事。一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报告出炉,结果令世界震惊。另一件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发表一书《虎妈的战歌》,介绍她在美国使用传统的教法获得成功的故事,引发了美国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大讨论。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发起的,从2000年开始,调查报告每三年公布一次。评估项目是全球最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之一,评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末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次对世界43个国家与地区的47万名15岁的学生进行调查测试,调查各国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和发展成果,进行必要的分析。上海于2006提出申请,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参加PISA的地区。PISA测试题目由参与国共同出题,剔除那些因经济、文化、宗教等差异引起的难以理解的、存有歧义的题目后所形成的国际共同文本。
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促进了国家间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对教育培养适应多重文化背景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的国际学生评估报告尤如一面镜子,反映了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改质量,也是国际间相互比较学习、相互借鉴交融的平台。上海学生第一次参与就名列前茅,的确可喜可贺。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上海不能代表全中国。应该承认我国的教育机制有应试教育的优势,考试名列前茅不足为奇。但这并不应该影响我们从全球的角度去认识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标准化考试有其客观性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把评估报告作为一个案例来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和方向。
一、教学案例
1.中国学生让世界震惊
中国上海学生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是一项国际标准化考试,上海学生的表现让专家们大吃一惊,他们的成绩在参加评估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的同龄人。在科学、数学和阅读中,三项指标均名列第一,我们的教改成果在国际社会中获肯。美国学生的成绩科学排名第十七,阅读第十四,数学排名第二十五,总体排名居中。即便是荷兰和韩国这两个近年来教育水平在国际上比较突出的国家,其在测试中的平均成绩也被上海学生远远地甩在后面。经合组织说:“上海十五岁的学生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显示出具有解决复杂问题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说:“良好的教育成绩充分预示着未来的经济增长。”他还说:“虽然国民收入和教育成绩相互关联,但PISA报告显示,两个富裕程度相似的国家,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专家们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成绩好的国家的教育体制往往是愿意付给教师高工资,而不是减少班级规模,一些强迫差等生留级的国家整体情况都不好。
2.虎妈教育发人深思
虎年岁未,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的战歌》一书,因讲述了自己采用中国传统教育对儿女严厉教养而在美国引发一场关于中国教育的论战。“小白炉”是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自称“虎妈”的蔡美儿逼她七岁大的女儿露露连续几小时练习这首曲子,中间不许休息甚至去卫生间,一直到露露终于学会弹奏为止。她的教育方法令很多读者无法容忍,愤怒不已。蔡美儿在接受记者维埃拉时说“完全诚实地讲,我知道很多亚洲父母对西方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面感到震惊和恐惧。”其中包括“西方人允许自己的孩子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脸谱网和电脑游戏机上耗费几个小时,他们在很多方面不能让孩子们为未来作好准备”,她说“外面的世界很艰难”。
蔡美儿从不接受孩子比A差的成绩,她坚持让孩子每天花几小时学数学,做拼写练习以及钢琴、小提琴练习(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不允许孩子有玩耍的时间或在别人家过夜,不准他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甚至是在学校排练戏剧,这些做法令读者愤怒不已。这本书指出“虎妈”正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引领世界的人,而“意志薄弱”、“纵容放任”的西方人的后代没有做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的准备。美国人越来越担心输给崛起的国家,担心子女未能作好准备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生存下来,他们开始反思自己自满的态度和永居第一的想法。
总之,虎妈的家教方式不一定要挑战现代教学理论,只不过显示一下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就而已。她的“家教经”不但美国社会遭遇质疑,就连她试图代表的中国家长也不完全认同。
二、差异的解析
人所共知,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源渊又有差异,导致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概括地说中国教育制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积累,其方式倾向于严格约束和培养竞争意识,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类同的教育;美国的教育正好相反,更加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善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注重贫困区,抓落后生,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此外,美国开设了多种教育类型,为学生提供许多第二次机会,以此减少对应试升学独木桥的依赖。
中美两国教育的方式和环境也有差异。中国学生注重考试,上大学考试成绩非常重要;美国学生上大学崇尚个性特色,成绩并非那么重要,来自社会、家长的考试压力没有中国大,家长不愿让学生牺牲打球和课外活动去拼成绩,考不好成绩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
实践表明,中国教育改革功不可没,由于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重建了现代、高效和平等的教育系统,对基础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制订了严格的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构造了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保证。
上海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各校科学实施学科标准,教学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改革了传统死记硬背僵化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的过程。由于学校处于统一集中性的教育体制之中,所以教育成果容易得到有效的保障。而美国各州制订的课程标准各不相同,教育职能分散在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从不同的州到不同的区标准、资源、师资配备与评价体系往往是支离破碎,教育差异很难比较。
中国教育机构认为,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中国非常重视对高素质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招聘与培训,加上对教师的待遇和教育的投入,减少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倡导开展各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更重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定期校际交流,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完善课程设计。而在美国,教师近年来成为不太热门的职业,执教头五年的辞职率居高不下,即使有些教师要想提高工作水平,也处于得不到帮助的困境。
中国文化崇尚勤奋好学,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努力,更专注,花更多时间学习。当然中国学生、家长,包括美国的虎妈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近视增多,体质下降。即便如此,中国重视教育、重视练习。家长告诉小孩,“如果要学某种东西,练习练习再练习,你就会有进步。”如果小学考不好,你就考不上好初中,如果初中考不好,就考不上好高中。最后,高考决定你是否上一所好大学,这决定你今后的就业机会,中国学校里不善于帮助学生,就会应付标准考试,所以中国中学无法帮助学生做好接受高等教育和知识经济的准备。
总之,上海学生的优异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改的成果,但上海不能代表中国,一次测评也很难完全说明问题。但我们可以增加一点自信,总结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尖子,更需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虎妈用严酷手段逼使他们“苦读”的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家庭成长的孩子“成才率比较高”,有创造性,往往有自尊,性格开朗,有仁爱之心,有关注社会的意识。他们未必全都是“才”,但至少是心理健康的人,特别是其中许多人富有社会责任感,也有家庭责任感,这种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三、互鉴的思考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各国义务教育与改革的成果,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交融、不断反思的平台。从评估的结果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已经实现完美的教育,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这个愈加紧密联系的世界里取得成功的劳动者与公民,因此我们要从彼此间学到更多的东西。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报告引发了全球对东西方教育模式的关注与思考,把我们引入国际视野。东西方教育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的确存在差异,但也存在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西方国家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理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教师理念不同,教学效果就不同。在这方面西方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应该看到评估报告最多只是反映了15岁学生实践阶段的情况,它没有反映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情况。从各类教育全部评估,我们位置不会那么靠前。因此在教育改革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应该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应该瞄准我们教育的全球定位,进行开放教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东西方教育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中西方教学方式孰优孰劣,或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方法的探索,而美国倾向于独立思考,用实证性的方式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他们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变化更快捷、更全面,导致学校里教育、科学、管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互成格局。而且美国还开设了许多类型的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更好地自由发展,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时至今日,我们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育、科研、管理三结合方面整体落后西方,影响了人才的多元培养。
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应该看到教改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协调的,布局不合理的。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整体教育环境而言,西方在创设真、善、美的教学情境方面优于我们,他们重视教育的真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与能力,真善美就是师生之间仁爱,老师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更具人文关怀,教学环境更美。欣喜的是中央、教育部已经发现这一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多元合理的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多重文化背景工作的优秀人才。
在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要多一些借鉴整合意识,这不仅是因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各有所长,还因为各国社会的发展对具有多重文化背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交融,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林.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