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及完善

2013-04-29 00:44:03倪小琼
上海企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机构

倪小琼

一、构建及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意义

上海再担保作为市级唯一的再担保机构,本着“政策性职能,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肩负着发挥政策性引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市、区县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运作体系,提高民营商业化担保公司为科技型、创业型、现代服务型等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能力的重要职能。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市场化多元化创新业务,如对金融产品的再担保,包括保险产品、债券类产品、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实现稳定可靠的现金收入,使公司依靠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壮大,逐步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信用担保的高风险性不仅来源于担保业务的对象中小企业是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还来源于信用担保的运作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信用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面临多种风险。一是流程风险,在产品开发、客户挖掘、业务受理、合约签订、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二是道德风险,在担保机构的经营过程中,存在少数从业人员在担保过程中违规操作,恶意骗取担保等现象,从而担保机构蒙受损失;三是市场风险,单个被担保企业破产倒闭、单个担保市场混乱都可能导致信用担保机构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而且反担保物的市场价格波动也时常发生,若出现价值的大幅度下降,其对信用风险的抵御作用也将受到很大影响,一旦发生代偿,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与一般性的担保公司不同,市再担保直接面对的是全市所有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然而许多有关担保机构真实经营状况的数据难以获取,如担保机构的担保规模、代偿率、风险大小、担保资金的使用状况等,而且缺乏统一的对担保机构的评价标准,这种信息之间的不对称进一步增加了市再担保的运营风险。因此如果市再担保不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将难以生存,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控制及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市再担保生死攸关的核心战略。

二、总体思路

公司作为上海市政府在特定的背景下设立,按照政策性职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运作模式,应当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和全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以流程控制为着眼点,以体现职责分离、权责制衡为原则,以健全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为而核心,确保公司再担保、担保业务依法、合规、稳健开展,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构建及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担保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不对等是担保行业的生存现状,但高风险高收益又是担保行业内部竞争的趋势和导向,因此,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机构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担保机构需要不断修炼、夯实内功,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成立三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加强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尚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业务制衡机制与内控机制

公司应当通过建立制衡的内控体系,通过集体智慧、集体廉洁来防控风险,设立风险管理控制的三道防线,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公司领导班子为第三道防线。董事会从总体上负责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明确公司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估,不同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

明确了三道防线及各部门风险控制责任,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作为风险控制单元负责组织开展部门内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监督检查,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估、收集与上报;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督促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建立公司风险控制子系统;公司决策机构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战略、政策,从风险控制角度对业务进行决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关系有效防范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业务评审会议制度为公司决策机构起到集思广益的辅助决策作用和制约作用,基本建立了权责对称、责任明确、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和项目决策制度。

(二)建立对担保公司再担保、项目担保(再担保)、产品担保三位一体的风险评价体系

对于担保公司的再担保:由于再担保业务不直接面对被担保企业,而是通过与担保机构签订再担保协议、按照再担保协议条款向担保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代偿补偿方式而开展再担保,因此市再担保对风险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和对担保机构经营状况的判断。对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担保机构的主体资格、资金规模、当期在保余额、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资信状况、历史和预期代偿率、追偿能力、反担保措施、其它风险分散机制和基本财务状况等。

对于项目担保(再担保):业务主要划分为批量担保项目的组合担保(再担保)和单笔担保项目的单项担保(再担保)两项业务。因此要对担保(再担保)的项目进行信用风险评价,从而保证每笔业务均得到及时的监控。首先要充分了解项目所处的行业背景包括行业政策、行业许可、该行业的竞争情况、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盈利水平等。其次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例如规模大小、技术先进性、企业排名及市场占有率等,同时重点了解企业及管理者的信用状况,判断其财务指标是否符合行业规律,财务数据的配比关系有无异常,在判断出企业的主要风险点后,再提出担保额度建议,设计担保方案。

对于产品担保:公司还将积极开展中债券产品、保本投资类产品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以金融产品担保为主其他领域担保为辅的新型担保业务。此类担保业务比较容易受到信用风险、收回风险、突发事件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影响,因此在提供担保服务以前以及担保过程中,必须对所担保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担保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宏观角度,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状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从微观角度,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对影响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各项财务指标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担保项目风险评价标准体系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担保机构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准确、全面、客观地识别担保风险是对担保项目进行科学、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需建立担保、再担保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如被担保人的评价指标、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的评估标准、反担保措施的评估标准、担保及再担保组合评价等,为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及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公司已参考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等级管理办法制定针对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等级评估办法,今后将逐步建立对其他业务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四)形成事前控制、事中审核、事后分析三位一体的风险监管体系

1、事前控制

风险预防。从项目运营机制角度,建立以市场化原则为基础的体制定位,从源头上对风险加以防范。内部实行项目A、B角的评审、监督,实施透明与廉洁运作;从风险转移角度,实施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反担保措施,在采用常规传统的反担保物的基础上,开发诸如经营权、设备供应商回购,期权、经营者个人保证等多项可行性的反担保行为,既兼顾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又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从风险分散角度,可采用业务品种多样化、期限结构多样化、额度多样化、行业分布多样化的策略来分化风险。

风险识别。运用风险评价体系对有再担保要求的担保机构和有担保要求的产品和项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受理决定。

风险控制。一方面加强运营风险控制。在再担保业务开展方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控制风险,首先制定详细可行的再担保资格审查制度,从面上对担保机构的经营业绩和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查,符合资格的担保机构纳入再担保范围;其次,高度关注由公司提供再担保的担保机构的代偿率和大额代偿事件,设计提高再担保费、降低再担保比例或终止再担保合同等相应惩罚机制,从点上对担保机构的业务开展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和引导。

2、事中监控

制定保后监控措施。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对担保项目中的被担保人的契约意愿和履约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包括,包括被担保人资金状况、资金流向、经营管理、产销情况、项目进度、竞争能力、财务记录、合同履行、改组改制、还款来源等影响担保风险的因素进行跟踪、调查、监控和分析,对出现异常的在保项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再担保规模就会越来越小,再担保业务就会萎缩,因此,必须开拓内部补偿与外部补偿两条渠道,确保再担保业务的运行有坚实的资本保证。一是内部补偿,建立包括担保责任准备金、追偿损失和普通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制度,为再担保业务开展提取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与公司开展其他业务、特别是投资业务的资金区分隔离管理,建立责任制,保证资金安全;二是外部补偿。外部风险补偿的主渠道来自于政府,这是基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的需要,在公司不能填补损失时,应当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损失。

3、事后处理

当再担保项目出现风险隐患或风险已成事实时,应当根据不同性质的风险实施差异对策。对于经营风险,采取柔性策略,多途径帮助被担保对象走出困境;对于道德风险,则采取刚性策略,通过法律手段及媒体对此类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让失去诚信者承担应有的社会成本。当项目的风险既成事实时,依据事先设定,快速处理好相关事宜,使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安全解决。

(五)构建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风险控制保障

1、营造有利于风险防范的企业文化氛围

担保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应当是风险文化,不论是组建时的结构风险和道德风险,还是再担保业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财务、法律、经营管理、市场、技术以及政策性风险,都意味着市再担保管理的是风险,需要炼就识险、避险和化险的本领,使每一位成员有高度的认同感,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担保行业面临的大都是高风险客户群,因此我们在从事担保、再担保业务中保持高度的风险控制意识。公司将风险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培育公司上下目标一致、沟通畅通、讲究诚信、排斥利益冲突的风险控制文化,发挥每个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塑造有利于风险防范的员工队伍

担保行业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其风险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经验,能够准确分析经营环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着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参加专题研讨会、交流会、学习考察、短期培训、在职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培养和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专业涵盖面广、业务经验丰富、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员工队伍。

3、构造有利于风险管控的信息化环境

风险管理的信息化能促进担保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加强业务流程的连贯性与制约性,从而确保对业务开展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因此应当加快将信息化运用于风险管理的步伐,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的集成和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公司整体和跨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作者系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审计部总经理)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机构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机构鉴股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