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泳华
2013《财富》“世界500强”日前揭晓,中国近百家企业上榜逼宫美国,甚至开始畅想“2015年中国或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500强第一大国”。在此,笔者却忍不住要泼一瓢冷水,给所谓的500强降降温去去火。
其一,“500强”实为“500大”。“大”不一定会“强”,“强”也不一定非得“大”,二者并无必然联系。马云个头不大,能量之强无人可及。苹果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9位,但其净利润排名第二(417亿美元),利润率26%。反观上榜的95家中国企业,总收入为5.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8%,而平均利润率仅为3.9%。由于《财富》500强的排名是按照上榜企业上一财年的总收入来考核的,因此不少企业即使“亏损”也仍然荣登500强行列。今年的500强榜单中就有57家企业营业净亏损,亏损总额1575.41亿美元,其中有11家中国企业净亏损。据统计,去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54家企业实施了兼并重组。——世界500强遭遇“中国虚胖”。
其二,“500强”实为“央企集中营”。世界500强越来越成为央企的秀场。今年上榜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内陆民企只有7家,不到国企数量的十分之一。石化双雄、国家电网、银行、煤炭等国字号把持了几乎全部席位,而它们多数处于受管制的行业。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央企高管甚至称自己为“企业官”而非“企业家”。在“商而优则仕”的刺激下,央企高管身份游离于官员和企业经理人之间,将央企平台当成一个短期过渡的跳板,基于短期业绩和政治目标考虑问题,必然降低国有资产经营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抑制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其三,“500强”的影响力越大,民企的中国梦越远。中国梦的实现,少不了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没有民企的中国梦将是残缺不全的梦。然而,民企想拥有自己的“小时代”,却如此艰难。国企和民企同样是国家的孩子,但是感觉民企就像后娘生的,政府所谓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文字游戏,真正有好处的事却总是离民企远远的。不能碰的领域还是不能碰,拿不到的地还是拿不到,贷不到的款还是贷不到,招不着的人还是招不着。
社会财富是企业家和全体公民创造的,而不是政府和央企“高官”创造的。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不过短短30几年,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机制相比,差距甚远,因此急需激励民营企业家,形成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