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在奥巴马总统兴奋地聆听着穆迪确认美国3A顶级评级以及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盈余创下历史上同期新高等多重利好消息的当天,底特律市向密歇根州州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的举动宛如一盆冰水泼向了白宫。据悉,由于目前负债超过185亿美元,底特律由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成也汽车,衰也汽车。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创建的福特汽车制造公司成就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精彩背书,而伴随着后来通用、克莱斯勒公司总部的落户,底特律一跃而至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显赫位置,其所承担的全美27%的汽车生产吞吐量让底特律赢得了“汽车之城”的美誉,同时美国也摇身一变晋级为“车轮上的国家”。然而,1970年代不期而至的“石油危机”让底特律在猝不及防的情况承接了产业成本的放大之痛,而此时日本等新兴汽车大国迅速崛起,底特律汽车业在遭遇对手正面交锋的同时,其本来并不强大的竞争优势日趋式微,汽车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出现掉头向下的拐点。
屋漏偏遇连阴雨。在“石油危机”阴影弥散与日欧等汽车企业疯狂攻城略地的同时,底特律先后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种族冲突与暴乱。暴乱的结果是不仅让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而且白人开始大规模撤出。历史资料表明,作为中产阶级的白人乃当时底特律的中流砥柱,其外迁与流失直接导致了底特律人口素质的整体下降,直到现在,底特律的黑人占比高达82.7%,但88%的市民没有大学学历,该比例位居全美之首。重要的是,白人的逃离在削弱城市软性竞争实力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税收基础发生萎缩,自此之后,底特律开始从巅峰逐级滑落。
次贷危机与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给本已羸弱的底特律再次致命一击。在危机中,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三大汽车公司共计裁员14万人。受此影响,作为底特律市财政主要收入来源的汽车企业经营所得税开始锐减,政府公共支出能力遭遇空前的钳制与削弱。资料显示,与10年前相比,底特律2012年度在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支出上大幅萎缩50%。不仅如此,高达18.2%的失业率以及31%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直接聚集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力量,底特律的犯罪率开始飙升,焦虑之中的企业与中产阶级开始大批撤离。数据显示,底特律曾经拥有200万人口,但如今只有不到70万人。人口流失就是政府税收的流失。资料表明,与10年前相比,底特律的市政个人所得税减少近一亿美元,减幅达1/4。
应当说,在税源残酷流失的生态下,政府应当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收益作为补充,然而,观察发现,除了汽车业外,底特律再也找不出第二条可以为财政“输血”的产业管道。统计资料显示,底特律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产业的单一直接造成了财政收入风险的聚集。问题的关键在于,早已感受到汽车业力不从心的底特律市政府并没有像芝加哥和匹兹堡等工业老城市全力向金融和绿色经济转型那样,而是在缘木求鱼的同时试图通过增加企业税基以解燃眉之急。比较发现,底特律市的企业所得税率常年维持在40%的高位,而周边一些小城市仅为百分之十几,私人投资流失的步伐由此不断加快。
当然,底特律市政府也试图削减当地高额的雇员薪资、退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来舒缓财政状况的巨大压力,但此举很快遭遇到力量强大的美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抵制以及公务员阶层的反抗。资料显示,底特律汽车工人的工资每小时基本都在70美元以上,比其他制造业员工高出30多美元,而且企业退休员工和现任公务员的比例超过2:1,相应地,政府必须每年拿出14亿多美元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投放在公务员身上的薪水和福利每年达到57亿美元。
作为底特律市政府阻隔和扭转城市衰势的重要举措,当地曾将大规模的资金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上,如耗资5700万美元建造了乔路易斯球馆,耗资2亿美元铺设了三英里长旅客捷运线,耗资3.5亿美元建造了文艺复兴中心等等,但是,这些外表华丽的庞然大物不是利用率低下,就是经营亏损,政府的财政窟窿还因此越捅越大。最新资料表明,截止到2012年底,底特律市财政赤字膨胀到3.26亿美元。
急于削减赤字和使用资金的底特律市政府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公债发行身上。的确,借助于美国3A级国家信用,过去10年中,底特律地方债的发行一路绿灯,发行规模冲至170多亿美元。然而,当密歇根州政府在两年前翻开底特律的财政账本时,该市高达120亿美元的长期债务令所有审计人员呆若木鸡,闻到腥味的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迅速出手,将底特律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汽车之城”的融资通道被迫关闭。
作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密歇根州政府在今年3月接管了底特律市财政,并派出破产重组专家小组进驻底特律。3个月后,重组小组宣布,底特律将停止偿还总额高达185亿美元债务中的部分债务,然而,由于未能说服包括工会和养老金委员会等债权人作出让步,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日前无奈地宣布,谋求破产保护是解决底特律市长期积弊的唯一途径。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