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诊疗方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从中医角度来看,拔火罐确实能起到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然而,火罐却并非人人都能拔。拔火罐不仅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辨证施治,操a作时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著名歌手齐秦就曾在拔火罐的过程中不幸被烧伤。拔火罐有多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拔火罐的基本要求
拔火罐是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患者的体表腧穴或患处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理疗方法。拔火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有讲究,对进行理疗的场所以及施罐者的手法都有严格要求: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且最好在通风向阳处;施罐者力道要合适,力太大,患者的皮肤会产生疼痛感;力太小,则起不到效果,且罐容易脱落。患者的体位一般以俯卧为主,这种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正常情况下,拔火罐不仅不疼,而且应该是一个很舒服、很享受的过程。拔火罐不仅能起到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通络等作用,而且還能通过泻浊气、扶正气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因人而异的拔罐法
火罐有多种类型,但在临床中多使用玻璃罐。玻璃罐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操作方法分为闪罐、定罐、游走罐、刺络拔罐、针罐等。可根据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火罐及相应的罐法。
邪气在表宜用闪罐 闪罐的祛风解表力较强。当患者出现如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气在表的症状以及躯体上如颈椎病、面瘫、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面五官尤以风邪为重的疾病时,在头部的太阳穴、印堂穴,颈项上的风池穴、百劳穴等处施用闪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在缓解“鼠标手”、“网球肘”及产后四肢酸痛等症状时,针对“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医生也经常用闪罐进行治疗。
疏通经络用游走罐 游走罐是用闪火法吸拔后,将罐沿着患者的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罐区潮红为度。其力度可根据病邪的深浅及患者的忍受程度进行调整。游走罐既可祛风、散寒、除湿邪,又可疏通经络、疏导气机、理顺气血,从而达到治愈颈肩腰背疼的目的。
淤血宜用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属于拔罐和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中医认为,有痛必有淤,久病必有淤。颈肩腰腿痛、肩周四肢痛、关节痛等痹证,都是因为淤血堵塞了脉络而引起疼痛。放掉淤血后,症状往往能立马缓解,疗效极佳。
环境要求及应急处理
场所 首先,空气要流通。因为拔火罐时需要使用酒精,如果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火灾、烫伤、烧伤等意外。因此,拔火罐必须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且周围不能有床单等易燃物。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时非常谨慎,在用镊子夹取沾酒精的棉球时都会非常小心,夹时一定要夹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余的酒精挤压掉,然后还要再甩几甩。其次,亮度要适中,以便于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最后,拔火罐对环境的温度也有要求,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以便于患者保暖。
留罐时间 因人而异,需随时预防晕罐。通常情况下,每次拔罐后的留置时间最好为10~15分钟。患者的个体反应不同,反应厉害时必须马上撤下火罐。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强壮的人拔罐留置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老人、孩子及身体较虚的人拔罐留置时间要相对短些。在拔罐过程中,有些患者会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四肢冰凉甚至晕罐等症状,这是由于手法过重、不熟练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这时,医生应以最快的速度撤罐和抢救患者,并及时处理因吸附力过强而引起水泡等意外。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女性在经期最初几天,最好不要拔火罐,因为此时免疫力最低,而火罐有活血、化淤、通络的作用,可能会引起出血过多。气血两虚者也不适合拔火罐。这类患者原本就气血不足,拔火罐后往往因出血、出痧而加剧气血不足。平常容易疲乏、时常感觉乏力、爱出虚汗、面色苍白者都属于气血不足。
接受拔火罐的人,通常体内都有寒气或湿气。拔完火罐后,患者一般不要喝冷饮,也不能吃寒凉或湿气重的食物;煎炒油腻、过辣、过甜的食物以及虾、蟹等海鲜,也不适合刚拔完火罐的人吃,因为这些东西会影响疗效;拔完火罐后应注意保暖,如果要洗澡,至少间隔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