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跌倒、骨折风险的影响

2013-04-29 17:06褚静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跌倒护理干预骨密度

褚静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跌倒、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0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骨密度干预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观察组;跌倒、骨折发生率研究组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增强老年患者骨密度,提高骨质量,减少跌倒及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骨密度;跌倒;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主要见于老年人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 [2]。。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过渡,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已接近1亿,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跌倒、骨折及骨折致残的风险增加,重视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是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一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4例,患者均经过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tiometry,DXA)测定(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纳入研究前三个月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61-85岁,平均(77.3±3.2)岁。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62-84岁,平均(78.9±3.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均采用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口服碳酸钙D3片,600mg/d,口服阿伦膦酸盐(福善美)10mg/d或70mg/w。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防跌倒护理:据相关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左右[3],骨折发生后将有80%致残,导致患者被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性引起栓塞性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伤害,甚至造成自残。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发生于60-79岁的老年人,其发病特点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致畸率高及治疗费用高的特点[4]。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干预中加强“四防知识”的宣教,即防摔、防碰、防绊、防颠。指导老年患者鞋子要防滑、耐磨;避免雨天、下雪天外出;不干重体力活不提重物;乘坐公交车要扶稳,不坐后排;跨越台阶应小心,防止跘倒、碰伤。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严格遵循起床三步法;对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年患者,实施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性的训练计划,降低跌倒几率。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创造安全的病房及居家环境,例如地面保持干燥、防滑,增设防滑警示牌以及防滑垫,多安置扶手等。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增设多样化的辅助措施,确保其方便借力,同时提供性能好的各种医疗行走辅助器械。加强巡视,以防意外发生,对于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因药物作用而导致的意外跌倒。

1.2.2心理护理: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多数老年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心理,由于老年患者机能衰退对周围事物反应迟缓,心理压力大,所以护理人员要具有耐心,掌握病人心理,积极干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舒解病人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使护理效果最大化。同时,指导家属尽量陪伴及照顾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1.2..3饮食指导: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补充足够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合理饮食,丰富饮食搭配,增强营养。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鱼虾、豆类等。牛奶不仅含有丰富的钙,也含有相应比例的磷,有条件的患者每日喝牛奶500mL,对骨骼生长十分有益[5-6]。因此老年人因坚持喝牛奶,但要避免牛奶与菠菜同食,因菠菜内含草酸,可与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同时,应注意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钙的丢失,烹饪时间不易过长,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和丢失。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内脏等,人体内维生素D来源于日光照射,故要保证老年患者有一定时间接触日光。

1.2.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钙剂需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预防泌尿系结石;服用维生素D时,不可和绿叶蔬菜同食,以免减少钙的吸收;服用阿伦磷酸钠必须清晨空腹,同时饮清水300ml吞服,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以减轻对食道的刺激。服用二磷酸盐期间不加钙剂和维生素D。目前,治疗药物还有雌激素、降钙素、唑来膦酸(密固达)等,静脉滴注密固达后48小时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7.5-39.5℃),应告知患者为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消除顾虑,指导患者多饮水至少1500ml/天,促进药物代谢,经48-72小时体温可恢复正常,必要时遵医嘱予降温处理。讲解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可让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同时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2.5生活方式指导:加强卫生宣传,普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提高个人的防病意识,是做好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延缓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病情。减少长期高蛋白饮食,避免抽烟、酗酒、饮用过多的咖啡及吃太咸的食物。因香烟中含尼古丁和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出,酒能干扰维生素代谢及机体对钙的吸收。让老年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并主动戒绝,有利于疾病康复。

1.2.6运动指导:据了解,较多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疼痛和害怕跌倒、骨折不敢运动。而适当运动机械负荷可以提高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和保持骨量;规律的运动还有助于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预防跌倒、减少骨折有重要意义。并且阳光照射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产生而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应鼓励并指导老人户外运动,运动形式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远足、爬楼梯、保健操及重力训练等,强度要求适宜,即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或出现出汗、轻度疲乏、肌肉酸胀感等,休息后可恢复。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避免有危险的剧烈运动。

1.2.7疼痛护理:疼痛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症状,以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护理为主导方案。产生剧烈疼痛时应卧床休息,采取正确的卧位,保持肢体功能位,全身肌肉放松。仰卧时应在双下肢下垫一软枕;侧卧位时应使腰椎在同一水平线上,可在腰后垫一枕头;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对于合并骨折的病人,应按照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卧位方法,疼痛减轻后应戴柔软的背部支架下床活动,避免久坐久站肢体过度负重。对于夜间疼痛可采取红外线照射理疗、局部湿热敷、中药制剂外喷,按摩患处等综合方法缓解疼痛。同时指导老人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使老人从疼痛状态中解脱出来。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遵医嘱服用减轻肌肉痉挛的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督导患者坚持服药和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健教方式,直至患者遵医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随访时间为1年。时间安排如下: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第2-5个月:每两周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第6-12个月:每月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记录病人干预前后骨密度值的变化及跌倒、骨折的发生率。骨密度(BMD)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患者腰椎(L2-L4)骨密度。BMD小于正常同性峰值骨量2.0标准差为骨质疏松[7]。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tiometry,DXA)测定是迄今为止唯一被WHO批准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它能提供与临床相关的骨骼部位非常准确的测量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骨密度干预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观察组;跌倒、骨折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结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WHO将之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据调查[8],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22.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极大影响了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活动减少、日晒不足、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缺乏都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研究组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随访1年,研究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跌倒、骨折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的增加老年患者的骨密度,提高骨强度,并且能够预防跌倒、骨折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增长有重要影响,可提高骨质量,减少跌倒及骨折的发生率,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

[2] 罗德军,周旭,董锡亮,等.跌倒致老年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9.

[3]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2):79.

[4] 程继武,肖德明.髋部OP骨折的危险性预测[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1):13.

[5] 任志宏,王永刚,刘莹,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经济负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9(9):19.

[6] 吴非同,胡传来,方炎福,等.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4(5B):1.

[7]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等.上海市北蔡镇老年入骨质疏松症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的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4):74.

[8] 李平生.老年人骨质疏松[J].人民军医,2004,47(7):419-21.

猜你喜欢
跌倒护理干预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