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程
【摘 要】 近年来,云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地建筑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当地的文化以及自然条件都有着一定的特点,云南地区的文化特性以及自然条件对当地的建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地区之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房屋的建筑中,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当地的文化特征以及自然条件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的关联性。
【关键词】 云南本土建筑创作;地域关联;分析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各种建筑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建筑创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建筑创作的本土化、地域性、本土建筑创作、地域主义建筑等理论与创作实践也逐年成为我国建筑界谈论的一个焦点。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的加速,位于我国西部的云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南地区建筑作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建筑过于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应有的经济性以及本土化原则,这就导致建筑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这种现象与本土化和地域性的追求均出现了悖谬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性的关系,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云南地区建筑创作的发展。
二、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性的关联
(一) 云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建筑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之一,自然环境为建筑提供了物质基础,建筑活动也令自然环境逐渐的转化为人工环境,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人类建筑史实质上就是人们与自然对话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云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多样,全省面积为39.4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复杂,其西北部与西藏地区相接、东南部与广西和贵州两省为邻,东南部靠近四川,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交界。整个地区的山区与河流呈现出南北的走势,整个地区被分为滇西以及滇东两地,两地的地理条件有着较大的不同,滇东地区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m,滇西为横断式的山脉峡谷区,玉龙雪山、怒山、云岭等山脉以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平行分布,导致云南地区崇山峻岭较多,且呈现出沟长谷深的地貌特征。由于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影响,云南地区的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季风性气候,全面温差较小、日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形成了如干栏式民居、土掌房以及由三坊或四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院落式民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庭人口的变化,民族内部的功能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建筑平面的布局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 云南地区本土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包括信仰、知识、法律、意识、道德习俗等社会成员的能力以及习惯,人类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心物文化以及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建筑作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过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省份,在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多元化民族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兼容的文化特征。云南地区的建筑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建筑,如以彝族的土掌房为原型哈尼族形成了特有的“蘑菇房”,在相近的自然环境下人们所创造出的建筑物的风格并不相同,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建筑的形式是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合力的结果。就现阶段而言,云南地区的主要代表建筑物有土掌房、干栏式房屋以及合院式房屋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都是在自然因素也文化因素的合力影响下行成。
(三) 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的技术
1. 建筑与技术
技术即根据自然科学原理以及生产实践经验发展出来的各种技能和工艺操作方法,也是人类生产力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们科学知识与生活、生产之间联系的渠道。建筑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产品,技术作为保障建筑物承建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建筑物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新的建筑形态以及建筑文化不断的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也呈现出矛盾的关系,这种矛盾关系也促进这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与及时的结晶出现。
2. 云南地区民居的建筑策略
现代化技术对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以及价值观念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表现更加的突出,由于先进的建筑技术与经济落后地区状况的适应性较小,往往会导致传统技术的意义遭受损害,因此,必须吸收传统的民间智慧,协调好建筑与经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土掌房建筑策略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失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为了适应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土掌房可以按照以下的策略进行建设:
首先,滇中地区的气候具有较大的差异,山区较多,因此,可以选择生土为建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价格低廉,且保温和隔热的效果非常理想,在建筑物的设置上宜使用开小窗、筑后墙、大进深的修筑形式,并在建筑物的外围设置好天井,对格局进行科学的选择。其次,建筑的策略应该以“合理实用”为主,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内部应该使用柔性的连接方式,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
2.2 干栏式房屋建筑策略
干栏式房屋最早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是云南滇东南傣族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材料,为两层建筑,上层主人,下层堆放杂物和放养动物,受到佛教建筑和汉式建筑的影响较大,这种建筑模式的适应性很强,可以适宜建筑与地热的山区,也适宜建造在湿润的坝区,干栏式房屋可以使用以下的策略进行建设:
由于滇东南地区气候湿热、雨林茂密,因此,可以使用当地的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使用“节点绑扎和周边支撑”的技术进行建造,同时,为了避免湿热气候带来的瘴气以及热度的困扰,可以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好围栏,以便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
2.3 合院式房屋建筑策略
合院式房屋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在云南地区,合院式房屋主要分与在滇中、滇东以及滇西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建筑文化,合院式房屋可以按照以下的建筑模式进行:
由于云南地域为地震多发区,因此,对于合院式房屋的建设,宜使用木构架结构体系,使用柔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增加房屋的牢固性,对于外围的护体宜使用夯土墙,这种护体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重心;此外,由于云南地区春季多风,因此,建筑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防风作用,木材应该选择上粗下细的材料,以便增大构件之间的接触面,屋面则宜使用瓦相扣覆盖的方式。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居住房屋的介绍,可以得出,云南地区的文化特性以及自然条件对当地的建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地区之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房屋的建筑中,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当地的文化特征以及自然条件相结合,充分的应用其自然优势,提高云南地区房屋的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1] 奚雪垠.云南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性的关联[硕士论文],昆明理工大学,2011,11(03)
[2] 白颖.地域建筑与本土关联—近期昆明本土建筑创作解析[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8,04(01)
[3] 王宇鹏,张军,林敏.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云南地域建筑创作思考——以大理红龙井旅游文化中心为例[期刊论文],新建筑,2012,10(01)
[4] 李卫兵.对云南大理农校建筑艺术创作的思考[期刊论文],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