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籍的世界,我们难以想象。探讨一下书籍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推进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书籍,籍,字典上云,即“书、册”,研究一下这个“册”字,我们会发现,它好像用绳子将两块木板串到一起的样子,这个象形字指的就是在纸张发明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书籍的一种形式,即“编”。
在这之前,人类先是将字刻在石头上,这些字也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象形符号。这样直到商朝,便出现了甲骨文。上个世纪末,在我国的河南安阳殷都废墟中出土了许多刻有文字符号的龟甲和兽骨,据专家考证,这时的文字已具有了汉字的雏形,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甲骨文,甲骨文一般被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而那些龟甲和兽骨,便可以看做是我国最原始的书籍,我国有史可考的文字便是从这些书籍开始的。
时代的发展要求书籍向着轻便实用的方向发展,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竹简”“木牍”和“丝帛”,这就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编”的时代。一般是用熟牛皮将木片或竹片串在一起,分别称为“牍”和“简”。而丝帛因其材料的昂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孔老夫子有“苇编三绝”的典故,文天祥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诗句,都是与“简”或“牍”有关的。
简和牍较之甲骨是进步多了,然而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传说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3个大力士抬进宫去。丝帛很轻便,但也很昂贵,这迫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廉价的替代品。到了公元105年,当时最优质、最廉价的“蔡侯纸”终于问世,这是书籍演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书籍变迁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纸张的解决使书籍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然而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书籍的传播依靠手抄,其速度与质量都令人难以满意。如何快速又准确地在书籍上书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大约在唐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随后在宋代,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日臻成熟。这样,印刷术将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籍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造纸和印刷术是书籍发展的两个台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伟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此后,书籍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造纸和印刷术的不断改进,现代书籍的种类和形式已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各种新的书籍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21世纪,将又是书籍演变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在已经有了会“唱歌”的书,供盲人“看”的书,供失聪者“听”的书;甚至出现了微缩图书,形体小而容量大。可以想象,未来的书籍世界,将是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迷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