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下一个不容忽視的问题。在旧课程体系下,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母语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1.1培养独立人格的需要
“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即依赖性逐渐减弱、自主性日益彰显,对外界现实的自由度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有了独立的人格便会自主地对社会进行选择和适应,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具有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的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具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虽然人格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人格的最终形成还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启发式思维教学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真正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渐渐完善健全人格。
1.2教育的使命
一个人的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的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作为学校教育,就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使命。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总是非常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并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决不能忽视受教育者思维的发展。对此,赫钦斯说:“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它应当使学生致力于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作为达到实际的智慧即理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眼下的新课程改革,正是为了逐步改变应试教学模式中对人才思维能力的扼杀现象,恢复教育的真实面目。而高考改革已初步落实了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已非传统教学能够应付的了,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真正学习的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让学生能学会思维,获得能力,能应对高考,更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有所创新的活动[2]。
2.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民主平等环境
从小学到大学,课堂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低年级的课堂里有很多学生举手,高年级的课堂里几乎无人举手。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些学生已习惯于接受教师的看法,迷信教师,迷信书本,没有问题;而更多的学生是怕出丑,不好意思问;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敢于提问,有了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慢慢地有更多的学生被带动起来,最终恢复学生好问的本能。
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呢?那就要转变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过于严肃和压抑,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的。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在课堂上发扬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学生才能有主人翁意识,因而心情愉悦,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放下架子,始终将学生作为平等角色和合作者来对待。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决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要虚心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与安排;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即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随意训斥,而应多作鼓励。师生共同探讨,教室里充满了友好和谐、积极认真、活跃有序的教学气氛。这时,就会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这种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有人格得到尊重的体验,学生才会积极思维,展示个性,富有创新精神。
2.2在实际的写作中激发兴趣
作文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事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的写作都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应试教育下的作文从命题到评价都具有其规范性,老师在指导时过于看重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如此教条化、功利化的写作训练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且个性极受压抑。试想这样的写作条件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呢?其实,学生中有不少热爱写作的。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给我看,有时是武侠小说,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只是一点随想。写作对他来说是真正的兴趣爱好。这位学生语文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水平,但他对语文却怀有真正的兴趣,这种兴趣是他从一点点地写作中培养起来。
学生常常有很强的表现欲,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表现出来。再者,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优美文章,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所以应该说学生喜欢写东西,只是不喜欢写作文而已。在应试作文之余,让学生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可以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2.3与学生换位
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讲究一些方法,更要转换角色,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融为一体。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远远高于学生,自己在解读文本时产生的种种感悟和理解,是超越学生的。所以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角度来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想他们在接触文本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疑问,然后根据这些设想去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启发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试着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做一回“小老师”“代课老师”,转变思维,相互促进。
3.结论
总之,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