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唤起远古的记忆

2013-04-29 00:44张琳牧之
中国收藏 2013年8期
关键词:眼珠古埃及琉璃

张琳 牧之

无论蜻蜓眼是不是传说中的“随侯珠”,

让人无法忽略的是它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现在,让我们一同解读经世流传的古琉璃之美,

感受穿越历史长廊的曼妙。

一串琉璃珠子,其宝蓝色的胎质上规则地印有黄白相间的眼纹图案,这种古老的符号承载着先民们祈福禳祸的美好祝愿。这些形制各异、有着宝石般色泽和神秘气质的琉璃珠便是琉璃蜻蜓眼。近期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行的“灵蛇献瑞——古玻璃系列展”为大家揭开了琉璃蜻蜓眼的神秘面纱。

历史悠远 盛极一时

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即随侯墓)出土了173颗印有眼睛符号的琉璃珠,这些珠子可不普通,它们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所谓“随珠和璧”,即“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被世人视作至宝。史料记载:“随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眼纹图腾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文明的玛瑙辟邪眼珠就已有之,这一图腾形象象征着正义无畏,并且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护佑人们平安幸福。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蜻蜓眼珠饰传入中国。我国最早出土的琉璃是西周时期的管珠,状态与古埃及“费昂斯”工艺的釉砂相似,也被称为原始玻璃。纯琉璃胎的蜻蜓眼珠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初),例如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串。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各派学者和思想家对宇宙、社会以及万事万物纷纷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这样,在思想领域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后世十分少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广授弟子,互相批判,又互相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多样性的思想碰撞与交融,奠定了整个古代文化的基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是这种文化背景孕育出盛极一时的古玻璃蜻蜓眼。

春秋战国时期的珠子,其特征与腓尼基琉璃珠完全一致,与后期国产蜻蜓眼样式迥然有异,由此推测中国的蜻蜓眼就是在此时由中西亚传入的。当时,中国工匠们在学习蜻蜓眼珠饰制作方法的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工艺改良,即将外来的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使这种色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玻璃珠受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

除了西方常见的圆珠外,中国的蜻蜓眼珠饰更被拓展至方珠、锥形珠、长管、圆片、长条形、弯月形等琉璃蜻蜓眼,并被镶嵌于铜壶、铜镜、玉器、金铜带钩、青铜车马件、漆罐、陶罐等器物上,以此便能彰显出主人的华贵身份。尤其是战国蜻蜓眼琉璃饰品,其悠久深厚的图腾文化,精湛卓然的制作工艺,已跨越时代和地域,成为世界古琉璃史上最浓厚凝练的一抹。工匠们殚精竭虑,将外来的蜻蜓眼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帝皇诸侯们炫耀的必备品。这一时期也因此成为中国在世界玻璃史上惟一领先的辉煌时期。

有限元素 无限变化

上世纪2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考古学助教怀特在中国河南洛阳司教时,从市场上搜集了一些出自周朝故址金村的战国琉璃珠饰。后经英国专家分析鉴定,得出是中国特有铅钡玻璃的论断后,引起世界古玻璃学术界的极大争论与关注。

常见的蜻蜓眼琉璃珠可按胎质不同分为3类:费昂斯(烧结的玻砂)、陶胎、琉璃胎。对于成型工艺,一般来看费昂斯管珠以浸釉为主,陶胎珠以彩绘为主,琉璃胎则结合“缠芯法”与“镶嵌法”制成,其具体工艺尚待考古界与学术界的发掘探讨。

查阅古代玻璃珠饰可知,“黄蓝白”是古埃及玻璃器的经典料色,也是战国蜻蜓眼琉璃最为常见的,另有黑、绿、褐红等琉璃颜色。总体来说,当时掌握的琉璃呈色配方并不多,各地因原材料的配比差异会造成料色的细微变化。

珠饰的眼纹多见集中颜色相套,就像蜻蜓的复眼。细看其区别,根据眼圈数量有双眼圈、多层眼、复眼的不同;根据眼纹形状可作平眼、凸眼、角锥眼、乳丁眼的区别,作同心圆、离心圆、橄榄眼的区别;根据复眼图案小眼圈数量的不同,可作三星纹、四星纹、五星纹、六星纹、七星纹的区别;根据眼纹排列有对称、交错、连续的区别;另外可见的辅助纹饰有实线菱形、点状菱形、点线叠合、三角纹、柿蒂纹、太阳纹、星形纹、闪电纹、蝌蚪纹、绞索纹、泼墨纹、卷蛇纹、S龙纹等等。林林总总,有限元素中似有无限变化。

中国的琉璃蜻蜓眼饰品通常出自帝皇诸侯的陵墓,总体数量非常有限。成语故事中的“随珠和璧”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珍稀性。从西周玻璃技术萌芽期,到汉代琉璃蜻蜓眼工艺的失传,春秋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珠饰绝对是奢侈品,连皇族也异常珍惜。

如今,这些莹润的战国蜻蜓眼琉璃珠在古玩收藏界身价不菲。工艺精湛、纹饰繁复的“楚珠”更是受人追捧。战国蜻蜓眼在国外多家大型博物馆均有收藏,国内除少数馆藏品外,也有不少精品流散于民间,深藏于市井。

远古时期,人类为避免厄运,抵消邪魔恶眼的伤害,会佩戴眼睛纹样的珠饰作为护身符。远在公元前4000年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发现这种装饰辟邪的天然玛瑙“眼珠”与石质“眼纹像”。通过贸易文化等交流,公元前3000年左右世界各地均出现了这类玛瑙“眼珠”,如印度、埃及、中国等早期文明发源地。可以辟邪的眼珠图腾盛行不衰,继天然玛瑙眼珠外,逐渐出现人工午花石珠、彩绘陶珠、雕刻贝珠,以及金属、釉陶、琉璃等材质的眼珠饰品。

费昂斯(Faience)工艺在古埃及的发明与大量应用,推进了琉璃技术的成熟。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已经熟练掌握琉璃制造工艺,定制琉璃珠专供皇室贵族享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将版图扩张至两河流域,双方文化宗教的交流融合促生了“蜻蜓眼琉璃珠”工艺。也就是说,琉璃蜻蜓眼最早在埃及出现。随后,这类琉璃珠通过贸易流传至近东地区(地中海东部沿岸,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古埃及的眼珠文化较为独特,主要以荷鲁斯之眼为符号,亦称为乌加特之眼(wedjat's eye)。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逐渐衰败,富庶的腓尼基人拓展了琉璃珠制造工艺,对“蜻蜓眼”样式演变做出极大推动,并在几百年间通过海上贸易,使琉璃珠在地中海及中欧地区广为流传。其中多眼圈的蜻蜓眼珠、做工精巧的人面珠、动物形珠尤为出彩。

大约在公元前550年的波斯帝国时期,“琉璃蜻蜓眼”从地中海流传至北非、西欧一带。公元前330年希腊大军击跨波斯帝国后,“琉璃蜻蜓眼”更是远播到中欧、非洲及亚洲大陆。

猜你喜欢
眼珠古埃及琉璃
眼珠为何不怕冷
古埃及艺术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法门寺里的琉璃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红眼珠小白兔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