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
我们对于转型的企业要更宽容。此前很多人都嘲笑过武钢养猪,其实武钢养猪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它转型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产能已经过剩了,而养猪赚钱,那为什么不可以养猪呢?
对于企业负债节节攀升的现象,我觉得看到一种现象是挺容易的,甚至对这些现象做一些道德的判断也不困难。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找到避免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2年,我们正处在六年通缩的尾声,已经去完杠杆了。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量企业倒闭,也给银行留下很多的烂账——银行的坏账率至少都在20%以上,但毕竟完成了一个去杠杆的过程。
从那时候起,再度出现了杠杆率的攀升。如果我们观察它的过程,可以发现是从2007年之后,当时我国的企业表现都很好,很多产品出现产销旺盛的态势,一些产品甚至还供不应求。在这一阶段,企业要求借点钱,扩大业务,这也是正常的表现。
2008年突然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救市政策。刺激经济后,很多企业觉得钱好借,融资成本低,加上这么好的机会,就产生不借白不借、借钱少了是笨蛋的想法。由此,很多企业都在做一样的事情,都在借钱扩大产能。最后的结果就是,等大家都投产的时候,发现产能太多了。结果,一方面借钱太容易,另外一方面业务又太差,两种现象同时发生了。
如果仔细研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大致能按可贸易程度分为两个阵营:一是可贸易程度比较高的,比如说工业品;一种是可贸易程度比较低的,在这十多年里负债率总体水平是下降的,比如说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网络和金融服务业。
现在人们为什么觉得债务在恶化,其实主要一点是我国对汇率高估导致。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品根本就出不去,外贸产生问题,国内的市场还受到外资的挤压,进而挤压产业的生存空间。
企业情况恶化,就需要刺激经济,给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让它可以更便宜地借到钱。如果企业基于经济良好的前景而加大投资,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借到钱可以很快地挣到钱,负债最终显示不会高,但就怕突然之间挣不到钱,那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上市公司来说,比较高的负债率和盈利水平的不断下降,意味着如果没有相应政策、尤其是汇率方面政策调整的话,上市公司还会困难很多年,不排除一些企业出现更大的亏损甚至退市。当然,国有企业可能通过重组来缓解这样的压力,但重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母公司没有上市,其实是变相地将包袱甩掉,利用母公司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扮靓,实际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现在中央表示要支持实体经济,那么我们要问一问,此前为什么不支持实体经济呢?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支持实体吗?不是的,是因为现在实体经济没有办法支持了,放进去就亏钱。说到底,就是投资要能赚到钱,否则进去的越多,肯定就亏得越多。
过去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对企业来说,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未来要更加理性地经营,接受眼前的现实,认真地压缩杠杆。压缩杠杆有几种办法:一种是接受兼并重组,这是很重要的办法,实际上很多强大企业的出现,都是在这种过剩时期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来完成的,虽然过程很残酷,但也是不得已的做法;一种是一些企业要破产,一些目前还有能力的企业要转型,我们对于转型的企业要更宽容。此前很多人都嘲笑过武钢养猪,其实武钢养猪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它转型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产能已经过剩了,而养猪赚钱,那为什么不可以养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