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颐方
教育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推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套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关键性指标,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因此被誉为“绿色评价”。
推行“绿色评价”的呼声由来已久。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明显不匹配,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今,教育部着力推行“绿色评价”,可谓切中要害,而要让这一科学的评价体系得到落实推行,还需要关注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推行“绿色评价”,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内容如何量化评价,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都需要仔细研究。在国外,很多学校已开展了类似的评价,但这些学校都是小班额教学,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压力,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关的评价工作。而在国内,大班额的问题依旧突出,教师工作压力大,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要推行“绿色评价”恐怕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继续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基本消除择校、重点班,尤其是大班额现象,才能为推行“绿色评价”拓宽道路、奠定基础;也只有努力实现教育均衡,才更利于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考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行“绿色评价”,实施配套改革是关键。第一,要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体育、艺术的教育教学;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二,要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将来招生考试的方向和‘绿色评价的方向会高度吻合。”这需要我们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使招生考试更加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发展学生潜能,将“绿色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推行“绿色评价”,形成合力是保障。在推行“绿色评价”的过程中,政府、学校、社会要多方参与,使评价的结果更真实。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及其取得的成效,推广典型经验,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要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的范围,避免交叉、重复评价,防止加重中小学校的负担。此外,还要不断引导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为“绿色评价”的推行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绿色评价”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区内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改革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绿色评价”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