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5-01
“万事开头难”,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三年级习作要求作出了明确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把它细化概括为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三个目标:
一是乐于表达——培养兴趣,不怕作文,逐步爱作文。
二是不拘形式——写出真情实感。
三是运用语言——模仿习得活用语言。
围绕三个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实践:
一、激趣——连接生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做法是:
1.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是对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的比较文学的描述。生活就是大文章,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点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为习作提供不竭源泉。
生活点滴转瞬即逝,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将习作与生活二者有效联结,中间的纽带更是日记。老师要引导孩子们用日记记录生活,让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有如胶片一样定格下来。三年级的第一节习作课上,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将伴随我们的生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日记却可以让看起来很难的习作变得容易,可以让我们轻松进入习作的殿堂。
进入习作学习的第一月,高度重视培养习作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与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同步,每天读一篇《爱的教育》,坚持一个月;二是教师整合教材资源,把教材三下习作七才安排的写日记的格式方法先教给学生;三是还把上几届学生汇编的《班级日记专辑》发给同学们传阅,并把其中的好作品读给大家听;四是教师“下水文”日记引路,教师特意选择本班一些同学们所耳闻目睹的事情,写成“下水文”日记,朗读给他们听;五是利用我校每天下午的十分钟“才艺展示”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经过老师仔细修改后的日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快乐。当他们在读日记的同时,许多同学都向这位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慢慢的,在教师的“安排”下,每位同学都有日记能通过教师的妙笔“发表”,有的日记还上了班级的优秀日记展示栏,这更让他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写日记时更认真了……
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情感涟漪被触动,学生的灵感火焰被点燃,学生的心扉被叩响,他们心有所思,情有所寄,激发了写日记的渴望,实际效果也很好,为习作开了一个好头。因此我们说,习作兴趣是关键,及时起步不懈怠。
2.日记怎么写?要进行方法指导。
纵观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一共安排八次习作,主要是写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编童话故事等,结合新课标年段习作要求,我们确立了“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的习作训练思路,以“培养观察力”作为训练突破口,并将此在日记训练中落实。
要培养观察力,就需解决小学生“无心”之过,对症下药总结出培养学生观察力的 “五心”方案:
留心:要处处留意身边的人、事和景物,并经常去细致观察。
用心:不仅去看,还要用心去感受天地万物,去联想去感悟。
真心:说自己想说的话,真实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不怕习作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恒心: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不断提高。
有了这“五心”基础,学生日记的高楼大厦才可以高耸入云。
3.日记写什么?要进行内容指导。
(1)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观察的视点引向家庭,校园和社会。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更是孩子真实的世界。把学生引向家庭,一是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物质环境。比如书桌、小房间等;二是引导孩子了解家人的个性特征;三是引导孩子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比如郊游等方面的情形。
(2)奇幻日记。可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形式,如看卡通画写短文,剪帖式日记,以及想象日记等,包括写童话故事,写未来的自己,写科学幻想等。
(3)实践日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种树养花、养龟养虾、养鱼养蛙、养兔养猫等,比如“保护鸡蛋”,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等有趣的实践活动。
二、激活——活用文字
日记激活了写作的内容,但文字表达是写作的外衣,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他们学习语言的方法主要靠模仿习得。
1.巧用范本,学用词句。
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词语,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对于其中丰富的句式,通过仿写或改写就能很好地把规范的语言文字内化、吸收、积累,针对三年级学生情况和课文范本的特点,我们主要抓好比喻句和拟人句两种句式的仿写训练。
2.抓好片段,写好段落。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精彩段落,在要求学生会理解、会复述、会背诵、会默写的基础上,还要会灵活运用,进行片断训练。
三年级特别要注重段的训练。片段的训练与文稿的仿写、改写,训练目标要明确,一练一得。仿中练功,仿中求异,由仿到作,由俗入雅,降低作文的难度。课本里有许多精彩生动的段落,构段方式明显。
3.摘录词句,学以致用。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语言的训练就像在积累那盖高楼的一块块砖瓦,语汇越丰富,写文章就越容易了。因此,在学生仿写、改写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抄一些好词佳句,抄完之后让他们去朗读背诵,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在学生学会写日记后,要逐步提高日记的要求,例如必须用上几个好词语或一两个好句子。用得好的就给予在班级“发表”,“发表”了还给他小小的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都争着比谁用得多、用得好。当然,在用的过程中难免有生搬硬套的情况,这个时候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对于写得好的文章或片段,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每周一次的读报课,还要进行佳作欣赏,表扬学生在习作中活学活用的成功之处,让其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写。
大量的写话训练,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起来的好词好句,所学的布局谋段之法,都能学以致用,从而较快地提高习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进步明显。在教学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习作让人眼前一亮,出现了大量精彩的习作,收获了惊喜与感动。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时期,虽然一周才有两个学时的作文课,但作文的素材和文字的积累却在课堂内外时刻进行着。这正应了陆游的诗中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亦可谓:
习作起步不用怕,基础训练日记抓,
生活文字二不差,文章自然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