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涛 王雁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110眼合并自内障的PAC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57眼)和对照组46例(53眼),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5的患者为23例(40.3%),显著高于对照组5例(9.4%),差异显著(P<0.01);术后8周时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小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确切,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视神经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3.8%[1]。PACG患者多合并有白内障,同期行青光眼术和白内障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白内障手术难度,但目前关于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医学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本文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110眼合并自内障的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门诊检查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并排除患有葡萄膜炎、眼部肿瘤等病症,或既往有内眼手术史者。经患者知情同意,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57眼)和对照组46例(53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与眼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镜、眼底等检查,酌情应用不同降眼压方法,用药包括碳酸甘酶抑制剂、缩瞳剂等。眼压控制效果不理想者(眼压>21mmHg)术前1h快速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
1.2.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2%浓度利多卡因溶液行球后麻醉,作3cm左右上方巩膜隧道,角膜缘作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下方前房,破囊针作直径5.5mm左右的环形连续性撕囊,在截囊口及皮质内注入平衡液,进行水分离、水分层。使用超声乳化仪以原位法对患者行晶状体核乳化,清除晶状体皮质后,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吸出黏弹剂。不缝合手术切口,给予平衡盐溶液调整眼压到正常。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球周麻醉,上角膜缘作4mm×4mm左右的巩膜瓣,酌情做丝裂霉素C巩膜瓣下贴敷,时间2.5min,浓度0.33mg/mL。100mL平衡盐液冲洗后,切除角巩膜组织及小梁,缝合巩膜瓣,经透明角膜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液,以8-0可吸收缝线缝合筋膜组织、球结膜。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ɑ=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术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5的患者为23例(40.3%),显著高于对照组5例(9.4%),差异显著(P<0.01);术后8周时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小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3。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分别发生角膜水肿18眼、14眼,前房炎性渗出10眼、8眼,局部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后消退,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PACG的主要方法,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房角粘连的程度来决定行周边虹膜切除或滤过性手术,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大于1/2时一般行小梁切除术[2]。因小梁切除手术易出现滤过泡瘢痕化,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约13%左右,故目前术中多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但术中药物的使用反过来又加重了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低眼压薄壁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产生了不良影响。而随着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治疗青光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在部分医院中已获推广,并被证实术后患者视力有明显提高,并能加深前房、增宽房角,且多数患者眼压可实现稳定控制[3]。其可能机制在于超声乳化术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阻止PACG发生,彻底消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同时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机械分离作用,包括黏弹剂钝性分离房角、平衡盐液冲洗房角,都可对粘连的房角起到分离效果[4];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也有助于增加虹膜后间隙,解除瞳孔阻滞,加深前房,以促进房角开放和房水流出。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疗效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功能恢复效果,术后视力>0.5的患者比重达40.3%,术后8周时平均眼压为(15.63±3.20)mmHg,中央前房角平均深度为(4.01±0.50)mm,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确切,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婧,黄旭东,姜雅琴.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相关因素[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4):290-293.
[2] 张磊,贝明珍,曹晓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63-2364.
[3] 姚克,王玮,吴炜,等.同轴1.8mm微切口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0):903-907.
[4] 邝国平,刘科峰,冯少颖,等.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否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8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