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翔
党的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在学校党建工作中,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实践,建构组织发展是保障、教育培养是关键、作用发挥是目的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作用发挥与模范引领上下功夫,成效明显。
一、支部设置全覆盖,结合育人特点把优秀青年大学生凝聚在党旗下
学校党委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特点,坚持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创新支部设置方式。学生到哪里组织发展就跟进到哪里,确保组织工作不留“盲区”。
本科生党支部建在班级。学校基层组织设置的重点就是把支部设在班级,使优秀大学生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接受党的培养,坚定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奋斗。学校实现了本科生一年级跨班级建立党支部,二、三、四年级建立班级党支部,并积极探索在一年级建立班级党支部。目前,学校在班级设置党支部103个,其中在一年级设置班级党支部18个。
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科点。学校党委结合工作实际,把支部建在学科点上,突破了按专业、年级设置党支部的局限,有利于实现支部有效传承。目前,学校在学科点共设立党支部34个。
宿舍党支部建在楼层。针对高校学生的管理特点,建立联合党工委,实行“两头管理,统一考察”。学校在学生宿舍分楼层建立党支部,与班级支部互为补充,学习时段由班级支部培养考察,生活时段由宿舍支部培养考察,使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党员的日常管理更全面,考评更系统。
临时党支部建在生产实践一线。结合农业院校生产实践课程多、时间长的特点,学校党委把临时党支部设在生产一线,实现党员在实践中考察培养,党性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在生产一线设立党支部,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与广大群众的感情和为民服务的意识,有利于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流动党员党支部建在网络上。针对离校调研、生产实验的党员或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党员,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学校党委构建起网络党支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交互性、时代性特点,强化流动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学习教育。
在优化支部设置的同时,学校注重支委班子建设,选派优秀师生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党员的引领示范、优秀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和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以使支部设置与支部建设有机统一。
二、教育培养出实招,结合时代特征实施大学生党员“五养成”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本科生占在校生90%以上的高校,学生党员数占在校学生的比例达40%。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党员数量增加的同时,必须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实施“五养成”,增强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强化思想教育,注重道德素质养成。学校党委在教育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占领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创新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与边防部队实施“军民融合122工程”,在理论清醒、情感认同、行为自觉等方面着力,围绕“教育培养、典型示范、制度建设”,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
优化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能力养成。专业能力是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学校党委要求学生党员做到博学与专精结合、理论与实践相长。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综合性实验平台,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实训、职业资格认证等,促进学生党员专业能力养成。
尊重生命规律,注重健康体魄养成。健康体魄是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其它的素质就没有依托。因此,学生党支部努力在学生党员的营养、卫生、作息、锻炼等方面给予真诚关心、关注和指导。一是开展大学生合理膳食与健康专题教育;二是要求学生注重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良好习惯;三是要求学生党员模范带头遵守作息制度;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建设精神家园,注重阳光心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全面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各级党委和学生党支部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心理健康,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鼓励引导学生党员养成“乐观积极,身心和谐,人际融洽,适应性强,人格完整”的良好心理品质。
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就业能力养成。就业关系大学生切身利益,而大学生就业又与其就业能力密切联系。因此,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学生党员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科教兴农“3+3”校县联合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以提升大学生党员就业创业能力,并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作用发挥重成效,结合实践特色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
教育培养与作用发挥相融互进。教育培养使党员素质得到提升,而作用发挥能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发挥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好的优点,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基于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好的优点,学校党委选拔29名优秀大学生党员组建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将大学生党员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宣讲团走进师生开展理论宣讲,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群众性、实践性、开放性,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教育情景化、具体化。
发挥大学生党员自我约束力强的优点,确定党员示范宿舍。宿舍既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由楼层党支部推荐,上级党组织考核认定党员示范宿舍,在宿舍中亮明党员身份,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促进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发挥大学生党员熟练运用网络的优势,开展网络文明先锋创建活动。学校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开展网络文明先锋创建活动,唱响网上主旋律:一是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不传谣、不信谣;二是通过微博、QQ群、BBS等做好党的方针政策的舆论引导;三是带头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发挥大学生党支部服务意识强的优点,组织好志愿者服务。一是结合地方发展需要开展志愿活动,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昆明市“四创两争”宣传活动,组织30名志愿者参与昆明机场转场志愿服务。二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志愿活动,组成“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科普、禁毒防艾”四支志愿者服务先锋队,每年有150多人进社区、下农村开展志愿活动。三是就近开展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干休所、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到滇池、翠湖开展“关爱红嘴鸥爱心活动”。
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由学生党支部承办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党组织的感召力、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有利于激发党支部的创造力。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如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世纪潮”辩论赛、“舞动青春”现代舞比赛、“希望杯”篮球赛等活动。通过党支部组织优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