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龙
摘要: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本文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兴趣和改正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问题;对策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基础课,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探讨提高应用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很有必要。
一、中职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应用文学习兴趣。
进入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字表达和口头语言能力低下,个别同学基础差到写请假条都错陋百出。许多学生在应用文学习上缺少成功体验,畏惧感较强,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上课不太认真听讲,学习无兴趣,对应用文学科的学习有排斥心理,既不愿学,也不想学。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应用文学习。
部分中职学生从小就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在中职学校怎样都能毕业,于是每天在学校混日子,上课拒绝接受新知识,拒绝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职业学校应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学习应用文没有用,只要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所以上课睡觉、说话、看课外书、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材许多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现行应用文的教材内容繁杂,文种众多,几乎涵盖了各种应用文体。但在这些应用文体中,如条据、书信、求职信、自我鉴定、计划和总结等学生能真正用得到的却不多。而会议纪要、规章制度、启事、海报、解说词、祝贺词、答谢词等文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很难被学生接受。还有,在阐述具体文种的时候,理论性过强,例如,在“合同”一节,大量笔墨介绍合同的定义、种类、特点,而学生急需的具体写作格式,却涉及不多,尤其是合同在具体写作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却没有涉及。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枯燥灌输。
由于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应用文写作等基础课没有统考任务,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放松了教学管理,教案没有科学设计,具体知识点的讲述,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师生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而在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模式只停留在公开课的阶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仍然是广大中职教师赖以生计的教学工具。
二、提高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应用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激发中职生学习应用文兴趣的方法。
(1)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首先,在应用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教师在阐述应用文的重要性时,应从学生身边的实例谈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如我校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工作的一名牧医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非常好,受到主管领导的重视,当主管领导拟定提拔他时,让他准备一份个人工作总结,这位学生绞尽脑汁才写了半页材料便递交上去,结果错失提拔良机,事后只悔自己在校期间没好好学习应用文写作。再如我校一位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和私人老板签订用工合同时,因条款不全,致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等等。教师在授课中,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如不好好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只要学生充分认识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学习应用文就劲头十足了。
(2)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导语能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计划”这一文体教学时,设计问题开头:“今天下午活动课,我们班将和兄弟班进行一场篮球赛,想要赢球,打算如何做?”有的学生说某某应该打组织后卫,有的说要加强防守,有的说要运用跑轰战术……笔者提示道:“大家的想法可能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有条理地把它表述出来,就要先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再说明自己的打算和如何做。”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为什么(依据)—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措施)”,从而把学生引入了“计划”这一应用文文体的教学。再如讲授求职信时,可以引入本校一些师兄师姐们成功的求职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职场应用文,在求职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教师经常能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导入文体的学习,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课堂增添不少生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有些文体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相去甚远,如会议纪要、规章制度、海报、解说词、祝贺词、答谢词等,还有许多例文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动脑筋,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经常能用到的、能从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取材的文体来充实教学内容,如借条、收条、请假条、实习报告、求职信等。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文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通知”时,教材是一篇上级的转发性通知,内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笔者弃之不用而自选了一篇例文——我校关于举办学生田径运动会的通知。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好学、乐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应用文教学中,适时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例如在讲授 “函”的概念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制作课件,将“函”的适用范围通过各种动态的图像、文字表现出来,为学生设置写作“函”时的具体场景,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概念知识变得形象化,大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应用文教学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教师提供的案例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使他们觉得有话要说,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授启事这个文种时,笔者从街头巷尾和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启事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手机拍照下来,通过电脑制作成投影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兴致高涨,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再如在讲述“合同”写作的准确性要求时,插入材料:“2006年8月,张某某向广州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购买商品房一套,总价50万元,预付20%定金,计10万元。预付定金后不久,商品房价格飞升了一倍,房地产公司违约,依照合同法规定,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但由于签订合同时,房地产公司的业务人员将‘定金写成‘订金,而粗心的张某没有注意,法院最终判决只能如数退还实际‘订金,而不是双倍返还‘定金”。由于“定”与“订”一字之差,使张某某白白损失了10万元。这样选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2)病文分析法。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应下足功夫搜集各种有缺陷的“病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评析其不当之处后,再将其修改整理成准确、规范的应用文。通过一正一反的对照,有效地训练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选择病文时,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一篇病文不能各个方面都有“病”。例如“合同”的病文可从其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分别举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每个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练习,学生才会明白“不应该那么写”,而“应该这么写”的道理。
(3)比较教学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任何事物一加比较,其各自的特点便让人一目了然。通常说来,相邻文体的应用文都可以从标题、内容、格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其异同,从中得出规律。例如:把“公告”和“通告”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是下行文,都具有公开性和知照性的特点,结构相似。但它们之间却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发布单位不同,公告一般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或其援权机关发布,而通告可以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二是发布对象不同,公告的对象范围广泛,面向国内外人士,而通告的对象范围则为国内各有关方面和人员;三是发布形式不同,公告一般由新闻媒体发布,通告可以由新闻媒体发布,也可以张贴。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去思考、领悟,加深文体印象,学生写作时就不容易出错。
(4)情境教学法。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写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校广播台招聘情境:“我是新兴理工学校广播台负责人,将在我校新生班级中招聘5名记者和3名播音员,有意者请递交一份自荐信和个人简历,学校广播台将从中择优录用。”这虽是一个虚拟情境,但学生们的积极性仍然很高,根据所学知识和例文,认真研究,仔细琢磨,纷纷写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荐信”和“个人简历”,从而达到了学习求职信的目的。
(5)学科互动法。中职学校专业众多,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那些与专业相关且毕业后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应用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教师在考虑教学计划时,要针对专业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范围和教学重难点。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有所侧重,更紧密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就应侧重于市场调查、条据、经济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旅游专业的,在讲授解说词写作时,可以与旅游专业教师合作,由写作教师指导解说词的写作,旅游专业教师指导导游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幼教专业的,在学好演讲稿写作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赛后与专业教师一起点评每位参赛学生在赛场上的得与失,使学生领悟演讲的技巧,也为学生的说课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曙光.快速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初探[J].应用写作,1995,(4).
[2]张金英.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黄东.应用文写作基础[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