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综述

2013-04-29 00:44王伟华陈丽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中等职业学校

王伟华 陈丽君

摘要:本文对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集中于内涵、功能、特点、形成过程、构建原则与具体策略、模式与机制等方面,以作为中职学校特色建构的借鉴。构建系统化的、符合中职德育特点的德育特色模式和实践操作体系,已成为当前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职德育特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策略

当前,中职德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德育实效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德育创新缺乏活力,德育工作推进困难,中职生道德素养发展与道德问题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德育特色建设已成为中职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与创新式跨越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对学校德育特色研究进行梳理、评析,以作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的借鉴与基础。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对学校德育特色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局限,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李季(2010)把学校德育特色定义为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王宗亮(2009)、陈子春(2012)等人认为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德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及德育文化。罗莹(2010)从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分析了德育特色的四层含义:实践特性,市场需求导向,被社会公认的办学风格,独特、优质、稳定、整体化的统一。王征征(2011)认为职校德育特色主要是职业特色,认为要加强对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并渗透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所有方面,在中职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上要符合职业的要求,突显职业性。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如下界定: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特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

(二)功能与特点。

所谓功能,是专就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维度而言的,学校德育特色的功能是指学校德育特色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本体或附加价值。李季(2010)、林冬桂(2010)等人归纳了学校德育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即增强德育本体功能,促使德育价值增值;拓展德育自我发展功能,扩大德育作用,创新德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的特殊范畴,其功能理应符合上述特点。

关于学校德育特色的特点,主要是指其区别于其它事物或相关事物的特殊性而言的,王宗亮(2009)着重探讨了其独特性、示范性、稳定性与整体性;李季(2010)非常强调其创新性特点,陈子春(2012)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优质性、发展性也应是学校德育特色必须具有的特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也必然具有其相异于上述特点的本体特点,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过程与构建条件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需要经历一些关键的阶段,研究者一般把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与确立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巩固与完善阶段、推广与革新阶段(陈子春,2012)。这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与过程规划借鉴。

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非朝夕之功,它需要学校内外部相关条件或要素的有力保障与长期支持,有学者还专门对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内外部条件或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区先进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相关科研团体及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媒体和舆论的广泛支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等方面(王宗亮,2009),而富有个性与创新性的校长、特色化的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学校自身的物质基础条件、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则为其内部关键条件(王征征,2011;陈子春,2012)。中职学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与学生身心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德育特色的打造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

三、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在学校德育特色创建的具体实践中,学者们对其创建原则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客观性、循序渐进性、实效性(陈子春,2009),以及内生性与借鉴性(李季,2010)。

相对于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的具体策略,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①理念指导策略,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走德育创新之路(刘小养,2006)。②观念更新策略,树立新观念、新思维,注重人文性、和谐性、职业性、创新型(王征征,2011)。③目标制定策略,注意目标与现代教育理念、国家教育目标与学校实际的符合性,以及目标的系统性、连贯性与具体性。④管理与制度创新,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系统、协调、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健全相关支持或保障制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⑤德育教师队伍培训培养策略,加强投入,安排培训、理论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德育专家来校作讲座,讨论交流,以老带新,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等活动(毛裕介,2012;李大珍,2010)。⑥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以课题带动德育创新。⑦德育途径建设的多样化、渗透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优化,德育学科以及其它学科渗透性德育,生活德育(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实践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建设校内外基地,自主教育,班务活动社区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丛峰,2009;李玉鸿,2010;李大珍,2010)。⑧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坚持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管理制度化、实施真实化(梁景萱,2010)。⑨德育资源挖掘与创新策略,主要是国家政策优势、区域优势、学校优势德育资源与传统的开发与利用(张晓冬,曾娟,2009)。⑩德育方法与形式创新,改革德育方法,变革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实效,加强德育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权和主导性(吴亚军,2005;温兆标,2005)。B11构建系统的德育特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促进德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吴永春,2013)。B12德育环境创新策略,通过校园文化创设育人氛围, 进行隐形教育(史晓鹤,马永明,程彬,2007)。

中职学校在德育特色打造的初级阶段,有必要认真借鉴策略建设上述几个维度,结合自身特点与学校实际,通过自主创新,探索出符合职校德育特色的具体策略体系,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品牌创新。

四、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机制与模式

对于机制来讲,大多数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的协同,认为学校是主导,企业是关键,社会是重要阵地,家庭是重要支撑,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德育特色营造中的合力作用(郭金玲,2007;朱广丽,2011)。还有研究者专门从学校层面探讨了“学校决策、政教督办、年级实施、班级落实”四级联动以及“全员参与、全面开发、全程利用、全有效果”的系统工作机制,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胡焕荣,2007;薛丽君,2010)。

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应是立体的,坚持横向贯通与纵向连锁,如此,方可发挥整体效用,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另外,还有研究者主张通过课题带动、充分利用企业社区基地带动机制构建(李玉鸿,王学利,2010)。关注度的薄弱、研究力量的不足,使得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有必要选择科研路线。模式是一套联接理论与实践的控制系统,对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理念;较为完善的内容结构,包括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系统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可操作、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李季,2010;祝长水,2011)。上述途径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模式提供了原理性参考。

五、述评与展望

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专门以“中职德育特色”的研究较为无力,存在以下关键问题:①多限于点的分析或讨论,从某一角度出发展开论争,相对而言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一独立范畴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②经验总结性研究、叙事性研究较多,对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进行理论提升与深入探索的研究实为欠缺;③研究对象大多基于学校个案,针对全国或区域实际进行的宏观与中观研究甚是寥寥,这对提炼先进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体系构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束缚。④缺乏德育特色或品牌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为一种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机制,它的缺位必然造成研究迟滞和实践动力衰减。

对于研究方法而言,已有关于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性思辨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三种方法:①理性思辨法,即基于某一特色或品牌建设,尤其是学校特色建设理论,以中职德育为对象进行相关维度分析与具体内容借鉴、演绎,最后得出相对“合理”的中职德育特色建设的基本框架,作为实践的参考(刘连亮,2004;丛峰,2009;游聪,2010)。这种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实践意义较为受限。②经验总结法,这种方法较为普遍,主要是各个中职学校以自己德育特色或品牌建设经验为基础,进行模式与机制、内容与方法提炼、总结,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史晓鹤,2007;曲景民,2012)。此种经验总结相关研究存在着理论起点低、经验性成分较重、片面性、浅显性等问题,理论提升、系统构建程度有限。③个案研究法,这类研究主要是指某些研究者以特色理论为支撑,以某个中职学校为个案,进行策略提炼与模式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理论水平,改进工作方案(王宗亮,2009;李子春;2012)。此类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但由于个案较为局限,研究结论往往不具有推广性与普遍意义,故仍待商榷。

因此,以学校特色论和系统协同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地构建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点与实际的德育特色理论框架与实践操作体系,应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职德育研究与大多数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季.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J].小学德育,2010,(01):40-45.

[2]王宗亮.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子春.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罗莹.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王征征.论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及其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林冬桂.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育导刊,2010,(09):53-56.

[7]刘小养.解读“两纲”精神创建学校德育特色[J].思想理论教育,2006,(05):57.

[8]毛裕介.青年班主任工作特色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49-50.

[9]李大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90-92.

[10]丛峰.探索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高职特色德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3).

[11]李玉鸿,王学利,何成江等.整体构建高职和谐德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成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56-58.

[12]梁景萱.“礼仪育人”德育特色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80-82.

[13]张晓冬,曾娟.“双全德育”铸造特色品牌[J].人民教育,2009,(03-04):46-48.

[14]吴亚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学校德育品牌[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64-66.

[15]温兆标.特色——高校德育之魂[J].教育探索,2005,(06):88-89.

[16]吴永春.开展特色活动 实施德育教育[J].职业,2013,(01):45.

[17]史晓鹤,马永明,程彬.突出职教特色 加强德育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18]郭金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系统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30):39-40.

[19]朱广丽,于友鹏,徐姝.职业学校艺术类学生特色德育体系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72-73.

[20]胡焕荣,陈和器.利用地域优势,突出德育特色[J].大家参考,2007,(03):64-67.

[21]薛丽君.觅渡,觅渡,觅渡——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0,(03):22-24.

[22]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等.育德育心 育心养德——四川省华阳中学特色德育模式探索[J].中国德育,2012,(19),62-65.

[23]刘连亮.构建学校特色德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04):78-79.

[24]游聪.雷锋学校校本课程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5]曲京民.让特色德育成为学校的名片[J].现代教育,2012,(23-24):32-34.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中等职业学校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