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3-04-29 00:44邱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德育

邱健

摘要:为适应社会所需,培养德才兼备、积极向上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改善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和开展心理教育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国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重技能应用,轻道德素质教育的倾向,其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师精心酿造,学生却食之无味,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无法面对新时代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应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机制,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拓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渠道,从而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一、改革传统德育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多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果,极大促进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存在不少缺陷:第一,重形式,轻实效。形式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顽疾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但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实效,为了真正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精神面貌。然而,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实际效果。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专题网站、博客,看似与时俱进,却不关心实际教育效果,往往手段越来越先进,表面文章花团锦绣,却没有良好的效果。第二,重普遍性,轻针对性。实施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高高在上,采用照本宣科、“千人一律”的教育方法,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第三,理论灌输有余,师生互动交流不足。长期以来,灌输法在思想政治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强灌硬输缺乏真挚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其内容和形式毫无生气,把受教育者看成完全被动和理应服从的承受者,引起学生的心理厌恶和排斥,教学效果不佳。为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教学。

理论的作用在于能够说服人,通过“精神变物质”来实现其改造世界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讲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它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复杂,有更多更深刻的矛盾,高职生需要掌握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分析和判断当代社会的矛盾,深刻全面具体地认识社会,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生活道路,使人生充满活力,富有生气,乐观进取,有所成就。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沟通意识,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例如可采用情景化教学、案例教学、典型形象教学,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思想政治教学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时代课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如开设网络课堂,开展网上讨论、网上问答、网上授课、网上谈心,开发生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软件,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之一;录制公开课,创办一些理论水平高,教育效果好,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片;通过演讲、辩论比赛、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丰富课堂,构建双向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专题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政治教学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工程。如开设家长论坛,邀请学生家长讲述自身成长经历,服务社会历程等;开设名师讲堂,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开设企业讲座,邀请合作企业的培训讲师、管理者作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奋斗历程等方面的讲座。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和基层,参观、调查、学习。如利用本校资源,按照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与合作企业一起建设展现企业奋斗发展历程、革新创造等主题的成长成材教育基地,与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社区、农村、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捐赠站、救助站、福利院、养老院合作建立社会服务基地,让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学习,撰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延伸学习生活空间

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树立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观念,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实施途径。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效果,仅有课堂的灌输、校内的管理教育是不够的,要依赖社会实践。

(一)加强管理,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高职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探究生活的大课堂,也是他们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课堂上,高职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检验和磨练;在这个舞台上,高职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最后融入社会,他们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加强高职生社会实践的管理,提高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社会功效。首先,应将社会实践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明确的高职生社会实践目的及相关要求,加强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可行性、计划性和规范性。其次,提供经费保障。高职院校应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高职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和用途,以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再次,加强对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监控,这是保证社会实践质量、实现预期目的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与社会实践单位协调做好高职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协调、监控等工作,以免高职生外出社会实践形成放羊之局,以促使高职生社会实践朝着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最后,制定并完善高职生社会实践质量评价制度。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是高职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制度,以使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效益和质量得到保障。

(二)引导高职生参加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鲜明的导向和旗帜,志愿服务正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教育发展要求出现的新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和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之中,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善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优良传统和道德修养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有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应动员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意、坚定理想信念、服务社会发展、提高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保证活动的长期实施,必须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健全组织,高职院校应依托学校共青团委员成立志愿活动指导中心、系志愿服务队、班级志愿服务小组三级管理系统,完善志愿者人员的招募、管理、培训和奖励,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其次,做好志愿者活动的资金保障。尽管志愿服务体现着奉献精神,但仍需要一定的经费来源,才能使活动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志愿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确保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基地。高职院校要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建立一大批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以避免由于没有定点的服务阵地而引起的志愿服务流于形式的现象。如本着长期合作、优势互补、因制宜的原则,以签订协议、挂牌授旗等形式与街道社区、各类文化单位、福利院、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和合作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志愿服务基地,把志愿组织推向社会,扩大影响力,增强教育效果。

(三) 校园文化建设。

科学地构建校园文化,对深化德育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在于它把社会的价值观、德育原则隐含在自己的文化结构和氛围中,通过灌输、启迪、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

1.校园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性。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富有特色、具有针对性、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科技活动潜移默化进行的,从而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其对学生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具有很强的教育亲和力和渗透性。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德育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落实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2.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其活动贯穿了道德品质形成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与因素,也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高资源。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高职院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占领这块阵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就能够更好地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就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真正地起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切切实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元旦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除了具备一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外,一个人成才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素质,主要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成熟的个性素质、良好的创新素质。因此,开展心理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和高职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高职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使人们懂得心理健康的意义,明确心理健康标准,逐步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提高人们应对挫折和困境的心理能力。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是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生的素质如何,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息息相关。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教育无疑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是高职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从生涯发展论的角度看,高职生同样要面临个人发展任务和职业生涯角色整合任务,能否顺利地完成高职阶段的生涯发展,为下一阶段职业生涯作好准备,将影响到个人发展,进而给社会带来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心理教育的参与和提升。

(二)实施高职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在具体实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多途径多方法地进行,并且各种途径和方法都要系统有效地配合,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第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咨询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专门形式,高职院校必须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构建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系心理咨询教师—班级心理委员三级体系,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要让学生消除对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形成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让三级心理咨询体系发挥最大功效。第二,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或保健知识,开阔高职生的视野,促进其心智的发展,增强高职生心理调节能力,从而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赵飞.论新世纪“灌输”教育的加强和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2001,(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半月谈,2001,(22).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