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坤 李燕 曾光
【摘 要】 彭家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旖旎的田园风光、享誉中外的吊脚楼群、浮朴的民风民俗,极具特色的土家文化,构成了彭家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以实地测量为基础,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文化传承等角度对土家族吊脚楼这一独特而优美的传统建筑形式进行描述。对彭家寨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的保护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吊脚楼群;建筑特色;空间布局;保护性规划
1 人文地理
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集镇东南,东经:109°40',北纬:29°42'。这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大量的亚热带生物在这里繁衍、生长。彭家寨处于沙道沟镇的中心地带,南为红溪村,北连咸池村,西接四道水村,东与龙潭村毗邻。国土面积861.92公顷,有8个村民小组,318户,1331人,其中土家族占80%。核心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历史建筑面积约12000㎡。
2 建筑资源
(1)建筑的历史年代。
现彭家寨有一棟清代房屋建筑、一座清代凉亭桥,其余均建自解放前后。曾家寨保存有清代曾氏祖墓两座,吊脚楼群始建于清代。汪家寨也保存有清代汪氏祖墓,寨内凉亭桥建于清代。龙潭河流域十余处吊脚楼群建筑手法和风格相似,建筑年代相同。宣恩修建吊脚楼的历史久远,据专家考证,在大溪文化中已发现吊脚楼基址,距今有5000多年。
(2)原貌保存状况及现状规模。
彭家寨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房屋23栋,45户人家。白果坝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有房屋30余栋。汪家寨、曾家寨建筑在积约在10000——11000平方米。唐家坪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符家湾、袁家寨、覃家坪、何家寨、罗家寨、梁家湾……建筑面积约在3000——6000平方米左右。
(3)空间分布。
两河口村十余个吊脚楼沿龙潭河呈串珠状分布,中国古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称其为“龙潭河上的一串明珠”。以彭家寨为中心,上游的曾家寨、下游的汪家寨、对岸的唐家坪呈“三星拱月”之势护卫,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自然园林,步换景移,风光无限。
“光彩照人”的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众多单体建筑组合成村寨时,以公共用地的院坝、桥梁为中心展开。吊脚楼群依托观音山,建于山脚斜坡上,寨前是一排稻田,面向龙潭河,河上架有铁索桥。左是召大沟,右为叉几沟,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寨后竹影婆娑,竹林间建有一横排苕窖,后山树木苍劲挺拔。河对岸是龙潭至两河的公路。
(4)建筑特色
彭家寨房屋大多坐西北朝东南,每栋自成体系,面积百余到几百平方米不等,由“座子屋”和“楼子屋”组成。“座子屋”为正屋,大多一明两暗三开间。“楼子屋”为厢房,又叫“龛子屋”,“楼子屋”是吊脚形式,有的用上下两层龛子相围,形成三层空间,底层或用于村落小道,或用于圈养牲畜。台阶、院坝、道路铺以青石板。往后层层高起,出现纵深。
“楼子屋”由干栏式演变而来,张良皋教授认为,“座子屋”属黄土高原的井院式房屋建筑。在彭家寨,干栏式与井院式建筑的结合达到品类齐全,不仅照顾到了立面,而且充分发展了平面。二十余栋房屋外部形态的六种基本样式共存,有单吊式,这是最普通的吊式;双吊式、二层吊式、三层吊式、平地起吊式、“一”字吊式。
3 保护性规划
(1)总体构思
以《彭家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内划分的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的范围为参考,同时考虑到彭家寨周边的现状环境条件,进行彭家寨服务区的选址。力求既保护到位于彭家寨沿线,居深山更深处的其他传统土家寨不受影响,又要不破坏彭家寨周边原真土家传统聚落环境。
服务区的选址避开核心保护禁建区;建筑项目的选择上考虑设计博物馆、商业步行街、滨水吊脚楼餐饮街等,力求打造传统土家文化交流窗口;建筑外形上考虑与彭家寨传统吊脚楼群相协调,以不破坏彭家寨传统风貌为原则进行设计;停车站场的选择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尽量减少土方量。
另外,考虑到远期彭家寨原住民的部分迁出,规划远期居民居住发展方向,并预留用地供其发展。
(2)主题形象定位
主题定位:
彭家寨的首选定位为:“吊脚楼群的典藏,武陵土家的绝唱”。
第二定位选择为:“中国典藏的土家生活”。
第三定位选择为:“中国土家生活的诺亚方舟”。
形象定位:
主体形象——独特的土家吊脚楼建筑群
辅助形象——土家族风情文化展示,土家族生活体验,物外桃源、纯朴清新的田园风光观光
(3)总体布局与设计
本次规划具体确定规划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整个设计以入口处桂树和风雨桥为第一吸引点,而后逐步沿河向彭家寨核心保护区发展,让游客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
1)空间结构
本规划在空间结构上可概述为“一轴两线五点”。
一轴——指空间主轴。主轴位于规划用地地形的凹陷处,是视线最好的地段,规划设计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均围绕此轴展开。
两线——指规划建设的两街。
A.立体商业街,主要用于步行,兼作消防车道。立体商业街设计主要是利用现状形的高差,通过立体化的处理,布置设计大量二层的立体内街。并通过内院式步行小道与滨水的商业街相连通,塑造出层次丰富的商业休闲空间。
B.滨水的餐饮内街,在滨水餐饮内街的建筑处理上,设计大量使用檐下的灰空间以及骑楼的做法,通过木栈道将这些空间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条滨氺的餐饮街,不仅独具特色,而且使得建筑和街道融为一体。
五点——指中重要的五个空间节点。在两条主要街道上依次布置五个重要的空间结点:入口广场(包含风雨桥)——入口过街楼——由立体内院错落重叠而形成的公共休息区(戏台)——核心管理住宿区——民俗博物馆(包含售票处)。
2)功能分区
本规划在功能分区上可分为四个部分——入口服务区、核心保护区、综合服务区、居民自建区。入口服务区指进入彭家寨入口处的小广场,是游客对彭家寨的第一映像。核心保护区范围指彭家寨现有的土家吊脚楼群,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和环境不得破坏,属于禁建区。服务区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内容,选址上既不远离核心保护区,又有一定距离,不对其产生影响,具体指规划设计的服务于游客的部分,在这个功能区内布置餐饮、商业。休闲、娱乐及相关的旅游附属设施。居民自建区指为满足原有土家人由于受到旅游开发影响,远期可搬迁的区域。
(3)其它旅游服务设施的充实
配合入口集散广场的服务、管理,配置如公厕、公用电话、管理用房、导游图例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街道两侧的饮食、购物、等配套设施。
博物馆内的基本服务设施。
进入核心的售票点(设置在博物馆入口处)等。
(4)规划分期建设
一期:入口服务区、风雨桥、核心管理区、民俗博物馆,出口凉亭.
二期:商业街和饮食街两条主要街道。其中伴随居民自建活动(自建区内)
4 结语
当代建筑师应该吸收中国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的精髓,为建筑设计所用。如何运用和借鉴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来营建一个具有良性生态循环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园区,从空间环境、景观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及智能化环境的设计中去融入更好的生态环境。追求与大自然的融合,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