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脚手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2013-04-29 00:44:03黄伟
中国科技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潮间带水坑脚手架

摘要: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潜在发展区)与原有能力之间(现有发展区)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本文通过“潮间带水坑”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搭建适合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脚手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一步步地探究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关键字:潮间带水坑 脚手架

“潮间带水坑”是4年级“做中学”模块“海岸”的教学内容。本模块是继“城镇”之后对学生进行的又一个生态学方面的教育,也是小学阶段生态学方面学习的最后一个模块。“潮间带水坑”是本模块的开篇,重在以此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海岸的环境、海岸的动植物,以及海岸的动植物与海岸环境的联系。从中感悟到海岸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帮助学生巩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潮间带水坑”这个知识点,学生对此是一无所知的,也很少有人关注过,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新知识对他们来说太陌生、挑战性太大,学生几乎无法探究下去。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搭建“脚手架”,用它帮助学生在现有能力下跨越高认知水平任务。

一、“脚手架”概念及其功能

二、“脚手架”在“潮间带水坑”一节中的搭建

1. 本节课设立以下3层“脚手架”见图2

2. 建立“脚手架”的过程及说明见表1

三、课堂教学中“脚手架”搭建的思考

“脚手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一方面可以起支持性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获得理解为目标,另一方面为引导学生朝向教师寻找的特定方向起支持作用。对于科学课中一些抽象的内容,“脚手架”作用尤为突出,同时“脚手架”好像一把双刃剑,不合理地搭建“脚手架”,会降低学生的思维量,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搭建“脚手架”,有时候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无法进行下去,以致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是否需要搭建“脚手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排列顺序及其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弄清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难易程度。这些困难他们独立解决的可能性如何,如能解决,教师应放手,如不能解决,教师应搭建怎样的“脚手架”,使它既能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应该从培养人、发展完整的人的新理念的角度去合理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使学生处于一个跳一跳爬得上的区域,让他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这样课堂的教学品质才能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黄伟,上海市一师附小,教师。

点评

有效的科学学习有3个要素:探究、建构主义和形成性评测。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是当前公认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石,并被不断发展的儿童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所证实。本文从儿童的现有水平出发,在“最邻近发展区”概念的指导下,通过搭建“脚手架”,帮助学习建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概念。

作者把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形成的潮间带水坑的环境特点和生物特点分为3个层次,通过课程设计,搭建不同的“脚手架”,逐级深入。利用各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最终建构出完整的科学概念。

这是儿童概念发展学习进行的初步研究,如果作者在课程设计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对儿童现有概念的分析,并对每个层次的活动结果予以评测,教学效果将更为有效。

——周建中(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副主任)

猜你喜欢
潮间带水坑脚手架
走进潮间带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拍拍城市里的小水坑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基于海陆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间带提取方法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海洋通报(2020年3期)2020-10-20 09:26:36
跳水坑
I Like Rainy Days
路上的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