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优质服务模式应用研究

2013-04-29 23:15郭萍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门诊护理质量提升分析研究

郭萍

【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1月——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医学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运用常规医学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49例,满意率为98%,观察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37例,满意率为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常规医学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具有推廣价值。

【关键词】 门诊护理;输液患儿;质量提升;分析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2-01

在门诊患儿输液护理中,工作人员面临的难度更大,患儿配合穿刺的依从性要明显低于成年患者,整个治疗活动中的配合效果也欠缺,常规的医学护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医疗需求与预期期望值具有一定的差距,采取常规医学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缓解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有助于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较高[1]。本研究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1月——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不同模式输液患儿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本院门诊2012年1月——5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跨度1-12岁,平均7.5岁。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常规医学护理模式。

1.2.2 对照组 在常规医学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内容,采取优质服务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具体如下:①创设良好治疗氛围。针对患儿年龄特点,尽可能地在输液环境方面缓解他们的紧张不安情绪,窗帘、桌椅等颜色尽可能采取暖色调,避免冷色调加剧患儿的紧张情绪。在输液室墙壁上张贴卡通贴画,内容为“勇敢的小朋友”系列,增强患儿治疗信心的暗示度,并安装了电视,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内容,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有助于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②提高穿刺成功概率。本组病例护理工作人员均为护理组精心挑选的经验丰富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尽可能一次成功。本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远高于常规医学护理组的82%比例,并且动作轻柔,患儿不适感降低,哭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③主动提供各类服务。患儿及其家长在门诊输液治疗期间,心情是焦虑不安的,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本组护理人员在提供医学护理之外,还尽可能地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服务,如免费提供开水、便盆、卫生纸等便民设施,还提供一些报刊杂志供患儿家属阅读,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缓解就诊及陪同人员的焦虑急躁情绪,有助于配合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④注重开展沟通交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增进信任、避免误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医患提高合作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病情以及治疗活动的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对治疗活动的配合效果,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过度紧张心理。注重对患儿进行鼓励,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也能够及时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各种需求,便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或者帮助,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本组护理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专门培训,相当比例的护理人员已经具备较为深厚的心理咨询干预服务能力。护理工作中与患儿进行一对一的服务,细心观察患儿的情绪波动与心理状态,选准切入点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存在的不安、焦虑情绪进行耐心的说服化解,提高患儿治疗中的积极情感,配合治疗活动。

1.3 效果评定及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全部病例在治愈后填写《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测评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第,比较满意以上患者纳入满意人数统计范畴。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49例,满意率为98%,观察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37例,满意率为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当前的门诊护理工作中,患儿输液护理属于难度系数较大、满意度相对较低的项目,这与患儿治疗依从性不足以及家长焦虑急躁情绪等方面因素有关。在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背景下,两代人围着一个患儿到医院门诊就诊的情况较为普遍,患儿家长对输液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稍有不到位之处就会产生较大情绪,甚至发生吵骂行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3]。

在传统医学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和需求,加入人性化护理内容,在保证穿刺、肌肉注射等基本业务技能过硬的背景下,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必要的帮助,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效,缓解患儿治疗活动中的不适感,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本医学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的联合,各方面效果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照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49例,满意率为98%,观察组50例患者中,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数为37例,满意率为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运用常规医学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文文.门诊患儿输液护理150例报告[J].现代临床护理,2010,6(5):78.

[2] 陈一芹.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9(9):124.

[3] 胡秀蕾.门诊低龄患者输液护理纠纷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7(4):58-59.

[4] 张敏.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8(1):41.

猜你喜欢
门诊护理质量提升分析研究
试析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的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