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工艺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

2013-04-29 22:48陆秋澄王兴宇卢朗
设计 2013年8期
关键词:缂丝苏州工艺

陆秋澄 王兴宇 卢朗

摘 要: 苏州缂丝工艺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工艺价值。本文在介绍缂丝的历史与工艺特点基础上,分析了苏州目前缂丝工艺的发展现状,并在宣传推广、经营模式、人才培养和设计创新等方面对苏州缂丝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 键 词:缂丝 传承 发展

一、缂丝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点

缂丝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据日本学者藤井守一研究考证,中国的缂丝织物远在彩陶土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存在,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缂丝织物制作已经非常精良。在《西域考古记》中就有唐代宝相花纹缂丝的文字记载。宋代缂丝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宋时缂丝生产的重心由北方移至长江下游的苏州、松江等地。元朝时,缂丝已用于皇室贵族袍服中。到了清朝,缂丝基本上被皇族垄断。晚清之后,国力衰退,战乱不断,缂丝行业日渐衰败,粗劣之作充斥于市,即便宫廷所用之物也罕有精品。

缂丝工艺严谨繁杂,织造时,一般以真丝为原料,生丝为经,各色熟丝为纬,需要经过落经、 牵经(穿竹筘)、上经、挑交、打翻头、拉经面、上样、 摇线、缂织、 修毛、 装裱上框11道工序(图1)。

在编织技法上,缂丝与普通织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普通织物的织法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贯通织物的整个幅面。而缂丝采用的是“通经断纬”法,以经丝贯通织物的整个幅面,花纹部分用不同的小梭子进行局部织造(图2)。在结构上,一般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因此,缂丝相比较于其它织物,塑造出的作品犹如雕琢镂刻,华丽璀璨,具有“丝织品之圣”的美誉。

二.苏州缂丝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

苏州自南宋以后就成为了缂丝发展的重镇,到了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国力的衰退,缂丝产业步入了衰败之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支持,苏州缂丝业枯木逢春。50年代后期,苏州缂丝传承代表王金山,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多种新技法,织成双面异色异样的缂丝织物,揭开了缂丝新的一页(图3)。80年代,日本商家大批量的向中国订购和服腰带和贵袈衣(日本和尚高档礼服性袈裟),缂丝行业迅猛发展,以苏州、南通为中心扩散,苏州先后建立了苏州缂丝厂,吴县东山缂丝厂,蠡口、黄桥、陆慕缂丝厂,称为五大缂丝龙头厂,共有六百余员工,缂丝机六百多台。同时形成苏州以生产明代缂丝为主,南通以生产本地缂丝为主的两大缂丝工艺流派。

90年代,缂丝行业发展步入“冰点”,外贸订单的日趋减少,导致了企业劳动力过剩,生产萎缩,绝大部分企业停止运转。时至今日,缂丝行业仍处于低谷状态,据不完全统计,现今从事缂丝行业的人数约为200人,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通等地,且从事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平均为初中水平,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在传承方面,缂丝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传承人员仅在二十人左右,绝大多数年轻人认为缂丝业没有好的就业前景,且工作较为乏味,这一在东方闪耀了数千年之久的璀璨工艺,正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危机。

目前,政府和很多民营企业包括研究单位正在为缂丝的发展不断努力。以王浩然大师为首的宣和缂丝研究所,为了将女红传习制延续和深化,准备和联合国民间艺术组织成立女工传习培训基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缂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王金山被指定为缂丝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的苏绣和缂丝两项织绣技艺虽然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苏绣因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宠,然而缂丝,即使顶着“丝织品之圣”的光环,也要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1)公众认知度低

在古代,缂丝是一种认知度很高的上流社会的宠儿,以其珍贵和稀有,长期成为人们追捧对象。但时至今日,几经沉浮,大量技法失传,知名度急剧下降,即便是在缂丝的重镇苏州,了解缂丝的人群也越来越少。

在当下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文化多样性的意识日趋淡漠,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忽视本土文化。很多国内设计师对国外面料了如指掌,但对缂丝了解却不多。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缂丝已然被打上了古董的代名词,被认为是“过去式”,已经不属于当下的社会,问津之人越来越少。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强的物质需求,使得高效率、高回报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些因素都让缂丝这门需要静心研究的工艺遭到冷落。

(2)自身的局限性

缂丝的制作过程非常缓慢,在制作的过程中,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贯穿全幅,需要根据纹样的轮廓线或色彩的变化,不停的进行局部换梭,甚至数千次才能达到基本效果。如明代万历皇帝的由缂丝织成的龙袍,耗费了13年的时间才终成一衣。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当下,工业化的面料成为了缂丝的劲敌。缂丝是这个时代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工艺,这奠定了她“贵族”的血统,但却受到高速运转的市场化的冷落。市场占有率的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工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加上缂丝制作非常繁复且枯燥单调,所以愿意从事这份职业的人越来越少。

虽然近年来缂丝业出现了一定的回暖现象,但是缂丝产业生产速度过慢、存货过少、形成不了体系等原因仍然是缂丝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3)缺乏设计创新

从存世的缂丝作品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作品均采用书画题材(图4)。到了近代,缂丝作品仍然沿用了这一传统,题材的延续性、拓展性和多样性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涉及到现实生活的题材更是少之又少。每个时代都应有反映时代特色的产物。因此,当下的缂丝工艺如何突破固定思维,在吸收原有精华的同时赋予其时代气息,使缂丝能真正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创新就成为重要手段。能否将新的设计和新的创意融合进这一古老工艺,是缂丝能够重现辉煌的主要因素。

(4)产品质量鱼龙混杂

缂丝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工艺门类,长期以来在大众心目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上其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即使在收藏界也有一些人不能分辨其优劣。目前,市场上的缂丝产品存在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不法商贩使用低劣的材料织造缂丝,甚至用其他纺织物假冒缂丝,抢占市场。不少产品粗制滥造,完全失去了缂丝产品精工细作的工艺特色,这些因素都给本来就不景气的缂丝市场雪上加霜。

三. 发展缂丝工艺的意义

缂丝是一门在历史上盛名远播、影响深远的工艺门类。但在当下,缂丝因为林林总总的原因,备受忽视。人们更执迷于机器大生产带来的丰富的复制品和图像时代批量艺术生产的感官冲击。实际上,缂丝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其现实意义与价值不完全在于其产生的物质财富。法国伟大的作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写道:“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当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 ”可见,缂丝作为手工劳动中的一种独特技艺,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作用不可低估。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手工劳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从历史上看,艺术对社会的整合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通过一种特定的和经典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把一个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等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增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缂丝是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生产的技艺。传统手工艺相对于机器生产,其独特性表现在以手工为主的制作方式上。这种制作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其拥有无限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综合本领,也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因素之一。缂丝的图案和结构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而变化,且可以结合多种工艺进行织造,其灵活性能让作者在艺术创作上能体现出独特个性。这些灵动的艺术效果是机器生产的织物难以比拟的。因此,缂丝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是机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补充。发展缂丝工艺,也是在发展我们自身的丰富性和想象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一度让国内部分高端消费陷入误区,对国外奢侈品的盲目追求让人们忽略了对自身的关注。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也需要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民族品牌和高端产品。缂丝产品品质非凡、沉静典雅,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特色和工艺上的独特性,贴近人们在精神上的内涵需求。因此,发展缂丝工艺和相关产业,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对缂丝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讨论,在缂丝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缂丝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因此,在我们面临的信息时代,应该加大宣传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经验,依靠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对缂丝的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文字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相关的档案库,数据库和博物馆。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有关缂丝工艺的研讨会和展览会,将缂丝艺术的魅力不断传递给社会,加大关注度,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缂丝工艺发展的舆论环境。

缂丝艺术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在中小学可以开设相关的鉴赏课程,在有条件大专院校可以以相关艺术或设计专业为依托,建立缂丝培训基地,开设相关工艺技艺课程,聘请缂丝高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传授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能技法,从而培养出一批既有艺术知识和设计创作能力,又具有一定工艺操作水准的专业人员。同时,相关缂丝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建立人才继续教育机制,对员工进行培养,提高其艺术和文化素养,进一步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

(2)明确定位,优化品牌,改进运营模式

根据缂丝制作手法细腻、完成周期长、成本较高等特点,市场的定位应面向中高端客户。由于技术的自身的特点,缂丝本身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良,建立起一整套相应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模式。从而在保持品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制造效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增值点很大程度上依靠品牌的建设,品牌的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有影响力的缂丝品牌寥寥无几,这对于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缂丝产业来说是亟待改善的。这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加强缂丝品牌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运营模式上,首先可以通过整合重组,争取各方面的资源支持的最大化。组建专业机构体系是发展的前提,有实力的缂丝企业应积极向国家申请成为织绣机构的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政府推动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针对缂丝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的情况,可以在国内缂丝行业内不断推进整合,按资质、规模等资本方式进行组建,这对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产品地位都有积极的作用,使缂丝业逐步成为中国织绣业的代表性行业。同时,通过合作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2011年11月,法国知名品牌H&M和Versace合作的系列在全球同步发布,掀起奢侈品“平价诱惑”的热潮,体现了品牌合作的优势和整合效应。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出现了不少中国优秀设计师的身影,但是很少有进入缂丝行业进行产品研发。目前的缂丝产品缺乏设计支持和先进的经营管理以及品牌化运作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寻求与高端品牌合作,共享管理与研发资源,对快速提升产业形象,增加竞争实力,打开市场有着现实的意义。

(3)加强设计创新能力

民族工业的发展利在千秋,拥有出色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新疆的棉农将长绒棉销往日本,生产出著名的“无印良品”,但却出现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窘境。中国的棉农买不起“无印良品”的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令人深思。因此,“中国制造”应该尽快向“中国创造”迈开步伐,在“加工”层面的不断周旋,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技术、金钱和机遇。而设计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手段。

缂丝面料结实耐用,纹样优美能许多优秀的属性。但产品的研发创新仍然处在起步的阶段,急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进入这一行业。目前,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一点,将缂丝和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如中国服装品牌NE·TIGER创制的《鸾凤双栖牡丹》缂丝华服,将缂丝与现代礼服款式相结合,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被首都博物馆永久珍藏(图5)。爱马仕创建的中国高端品牌“上下”,也针对缂丝特点进行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生活用品之中。市场上对现代工艺产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打造出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相融合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将是缂丝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关键。

在华夏纺织文明中,缂丝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她继承了中国丝质工艺品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振兴缂丝产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这需要我们坚持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探索新的缂丝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断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和独特内涵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缂丝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技艺,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呈现出新的魅力和光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201210285009) 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中国工艺文化遗产材料与技艺的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号SG31550912)“基于中国工艺文化遗产材料与技艺的产品创新设计”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华.缂丝探源.《四川丝绸》,2008年第1期.

[2] 郑丽虹.中国缂丝的源流与传承.《丝绸》,2008年第2期.

[3] 杭间.《手艺的思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4] 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周萍.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丝绸》,2010年第8期.

[6] 廖育群.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象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缂丝苏州工艺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