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观“现象级”电影大爆发

2013-04-29 00:44
青岛画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现象青春爱情

所谓“现象级”电影是指一段时间内被很多人观看、谈论,形成热门话题,其规模之大几乎形成一种社会现象。6月27日《小时代》上映首日便席卷7300万票房,创下国内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之后两周票房过4亿,但票房一路飘红的背后却是骂声猛烈,使之成为2013年中国电影乱象中最大的“现象级”影片。4月底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又一部票房爆炸、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级”电影。自从《泰囧》叩开了中美电影新政下国产“现象级”电影的大门,类似影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华语电影也似乎迎来了“现象级”时代。

谁造就了“现象级”

在《泰囧》缔造12.66亿票房传奇的巅峰时刻,导演徐峥表示下一个12亿很快会到来,此话立竿见影接棒的是《西游降魔篇》,其以12.45亿的成绩欢喜收官。而后类似的“现象级”电影一路高歌,《画皮2》票房破6亿;《致青春》上映短短12天就将5亿票房入袋;《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仅6天票房过亿元,最终票房4.7亿,创国产爱情片票房纪录;《中国合伙人》票房破3亿……这一波席卷银幕的“现象级”影片,也将滕华涛、乌尔善、徐峥、薛晓璐、赵薇、郭敬明等一批新人导演推至前台。

影评人木卫二认为,新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其实更容易轻装上阵,“因为包袱少,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做好电影的基础工作上”。但是也有人质疑,这些业已成名的新导演并不算真正的新人导演,因为他们在资源、经验、人脉等各个方面所达到的高度绝不是一些草根出身的新人导演所能够达到的。

但不可否认,每一部“现象级电影”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支撑。第一个动力源于剧本,除了《北京遇上西雅图》、《泰囧》、《中国合伙人》之外,《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青春》、《画皮2》、《小时代》等几部高票房的电影无一不是脱胎于原创小说或者文学品牌系列。文学文本的成功积累下万千粉丝,改编后自然能将部分粉丝带入影院,打下良好的票房基础。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内,档期的精确选择成为制胜的黄金定律。这类电影在档期的选取上往往非常巧妙,比如《致青春》选择的是4大档期中的5月小档期,此时正值大学的答辩季、毕业季,再加上5月国内结婚潮,可谓是电影“爱情档”,毕业、青春、爱情,三者集于一身,与影片内容相得益彰。而《小时代》选在“暑期档”大战之前上映,巧妙地避开了一场恶战,并且通过“疯狂”地高密度排片几成垄断之势,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营销和发行环节的能量。

口碑、票房逆向生长

被合称为“富二代”的三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票房均已超过几亿元大关,而它们在豆瓣网、时光网等大众电影点评网站上的评分均不及格。其中,《小时代》在时光网的评分甚至一度低至2分(满分10分),领衔上演了“差片高票房”的戏剧性一幕。

围观心态和“吐槽”风气的盛行,助长了口碑与票房的倒挂。从微博、网络论坛上不计其数的批评、调侃来看,相当多的观众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体验”,而恰恰是冲着“史上最烂电影”的噱头走进电影院,目的是看看“到底有多烂”,从电影中寻找“槽点”,进而在微博上尽情“吐槽”,也就是说,他们的乐趣并不是来自于观影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受,而是来自于吐槽的快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交流和趣味认同。于是你发现,观影过程中,观众的频频发笑往往并不是因为影片的喜剧效果,他们是在讥讽和嘲笑。

王中磊评论说,这是观众在文化消费电影话题,他们希望可以持续消费,花了30元可以聊一周。他分析,按照成功商业电影规律,如果上映当天票房4000万,最终票房能够卖到5亿至8亿。《富春》首映当天票房4600万,看一下它的发展,如果最终票房能达到5亿至8亿,这就能说明它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如果没有,就是一个特殊的现象。

从类型题材来看,“现象级电影”几乎集中在爱情轻喜剧上,短期爆发的态势导致热钱涌入,令此类题材影片扎堆出现,凸显了中国电影类型系列的不丰满,很少触及歌舞片、悬疑片等。投资爱情片的新风向标,恐怕会导致不均衡的现状更加严重。同时,爱情题材火爆的背后,隐含的是创作者和受众都越来越愿意借助虚假的爱情梦来实现各种美好想象的事实,因为只要牵扯到现实的其他题材都会带来沮丧感。

猜你喜欢
现象青春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