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也许是在这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的初春,人们内心被冬季封存已久的炙热缓慢解冻,逐渐苏醒和活跃起来了。学生早已耐不住心中小宇宙的爆发活蹦乱跳起来,可爱的笑容灿烂无比、天真无邪,仿佛一道道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教师的内心,仿佛一阵阵得意的春风吹拂着教师的脸庞。看着学生洋溢着春天般的气息,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荣幸和骄傲。可是,学生的心灵是脆弱又易碎的,犹如水晶一般,所以教师在欣赏他们水晶般心灵的同时,也要呵护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今天,班上一位学生在玩耍时,不慎把教室的一扇玻璃撞破了。玻璃破碎的那一刻,着实让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这件事情来得太突然了,现在想起来我的心里还有点惊慌,生怕这位学生受到伤害。
我从来不反对学生活跃一些,还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让学生更快乐地成长。
一、态度决定一切
当那个学生打破玻璃之后,我看到他脸上流露出的不是歉意的表情,而是无所谓的懒散表情。传统教育并非只是带来负面效应,“人方知耻辱,知耻而后勇”正是它的可取之处。在这件事情上,我以引导教育为主,对这位学生说明了其中的重要性,让他自己领悟哪里做错了,以加深他对这件事情的印象。当以后每每做起类似的事情时,这位学生就会有所感触而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再犯了。
二、信念决定心态
信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对一件事情的正确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上有一种叫“期望效应”的现象,因为事情只是个过程,并不是结果,换句话说,当我们期望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时,它就很有可能出现。比如打碎玻璃这件事,学生在完成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他们可以预知到结果,但并不确定结果会是怎样,也许存有希望老师和家长不再追究责任的侥幸心理,也许在做完这件事情的那一刹那他已经生出了懊悔之心。这两种心态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后者发展,信念转换的同时也会带来心态的转换,否则反之。信念是一种“保障性的循环”,当在学生的意识里形成了一次之后,那么它将会沿着这个方向延伸下去,形成习惯性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改变学生面对事物的心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偏移、价值观和人生观偏离的情况,从而又能指导学生在现实中的行为,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要求家长协助教育
孩子毕竟是父母所生所养,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最关心孩子的莫过于他们的父母,所以,我觉得把握父母的情绪、与父母达成一致的观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八小时的教育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因此,家长要是能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形象和日常性教育,就远比在学校的教育效果要好。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设想一下,如果学生不听教师的话,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还想回到家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但不料爸爸妈妈也认同教师的观点,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里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都这样讲呢?是不是自己真的做错了呢?然后,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理想的结果。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强制手段,孩子的抵触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甚至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来反抗教师,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孩子们,未来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你们——祖国的花朵在这灿烂的春天里尽情绽放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