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春义:长江国弘的投资法门

2013-04-29 18:34:34冯珊珊
投资与合作 2013年8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发展

冯珊珊

《投资与合作》:股权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风险,在这方面长江国弘有着怎样的经验?

李春义:我一直认为,不管股权投资有多少含义,有多少解释,“风险投资”都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叫“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风险与收益的辩证关系与用兵的利害同理,它们之间永远都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在注重收益的同时,总是把风险判断放在第一位。

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的团队就围绕着以下三方面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一,如何识别风险?这是我们的核心课题,从团队建立那天起,我们就一直致力于研究风险是什么,风险从何而来,不同的行业风险在哪里;第二,如何进行风险管控?这研究的是资金投进去之后,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去管控风险;第三,最终要实现风险的转嫁。所谓转嫁,并不是说看这个项目的未来不好,就包装一下打包卖给别人,而是要帮它找一个更有利于它发展的好婆家。

我们有能力赚取合理的收益,但同时也不忘告诫投资人适时规避风险。关于这一点,在基金募集的阶段我们就会向投资者阐明: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想要参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首先应当具有风险意识,同时还要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意识和能力,完全抱着投机的态度进来,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会比较麻烦。

《投资与合作》:对于什么是股权投资,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随着市场上新出现的基金越来越多,PE赚钱也越来越困难,甚至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这个行业是否可持续。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长江国弘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李春义:去年国弘开元基金成立之后,我们在投资策略方面做了两点思考:

第一是从行业层面进行聚焦。原先我们很注重“先进制造”,但现在这已不再是我们的聚焦重点。因为我们意识到,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暖,随着经济环境和要素价格的变化,中国的制造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大。过去我们在这个领域中储备了很多项目,但如今再投资时会非常审慎。

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医药、医疗等相关行业,这些行业仍然是红海中的一片蓝海,其发展代表着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还关注消费升级领域。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未来30年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30年。奔小康意味着消费升级,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从生存级别上升到发展级别。在这个时期,旅游、教育、文化影视等领域的发展性需求会有大幅增长。此外,我们还关注节能环保领域。中国发展到今天,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到了极限,难以再承受进一步的污染,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第二是继续沿着产业链做组合投资。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长江国弘目前投资了医疗器械和医院这样的组合。我们希望投资的不是一棵棵孤立的树木,而是一片有机联系的森林,这样我们投资的企业群就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优良生态系统。

《投资与合作》:对于PE未来的发展,您的态度是悲观还是乐观?

李春义:现在很多业内人士比较悲观,感觉PE行业走到头了,但我不这样看。我认为PE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美国今天也还有那么多人在做PE,只不过在形式上我们会与他们有所不同,而且与我们自己的过往也会有所不同。以往我们PE的盈利模式是在一、二级市场简单套利,但现在被投企业一旦上市就获得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时代也过去了。未来的股权投资会回归到本源,也就是靠劳动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一个项目,首先要看清楚风险。投资之后,还要有能力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帮企业走上正确的轨道,并帮它走好。

《投资与合作》:在您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时期?

李春义:关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个人有两个判断和一个结论:

第一个判断是,中国经济正处在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这个调整的周期时间会比较长。如果问这个周期有多长,我认为,周期的长短取决于我们政府改革的决心。过去30多年的改革,已经把容易改的部分都改了,今天再往下改就进入到了深水区,涉及到制度、法规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说调整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我们政府改革的决心、果敢和担当。改革进行得快,转折期会短一点;改革推进缓慢,周期就可能会长一点。

第二个判断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阶段已经结束,9%、10%的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历史。很多企业家可能还有这样的幻想:经过经济的调整,经济增长率还会达到10%甚至更高,但我认为这不可能。但与此同时,我认为6~8%的增长率还可以期待,而且这个增长水平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0年,甚至15年都有可能。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去年公布的城镇化率是52.3%,但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准确,真正的城镇化率可能也就40%,甚至不到40%。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三元结构,有农民、农民工,还有市民。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继续深化城镇化进程是必然要走的方向,市场也会照这个目标做出自己的调整,所以经济维持在6~8%的增长水平是可以达到的。

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我们既不要对经济发展过于乐观,也没有必要太悲观,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市场容量还足够大。

《投资与合作》:如今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政府已经不大可能再通过一次性投入几万亿来拉动经济,也很难再完全依赖出口保持增长,而且还需要通过重新洗牌来消除大量闲置过剩的产能,从而让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最终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经济总量是过剩的,但是从结构来讲还存在短缺,需要通过升级加以解决。在这样复杂的大背景下,未来企业的发展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李春义:经济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很重要的问题,洗牌到升级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企业会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绝大部分企业很难生存下去,这种规模不是表现为数量上的大,而是要做强、做扎实。如今,企业要么得有做大的决心,要么就会被迫退出市场。做大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内生性增长,二是通过并购。在产能过剩时期,并购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从这个原则出发,我们投资企业的逻辑是,要么企业能够通过不断的发展做大做强,要么它具有被别人并购的价值。在我们看来,只有具备这两个潜质之一的企业才具有投资价值。

第二个趋势是品牌化。现在很多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未来一定是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才能发展。品牌是差异化的代名词,一提到某个品牌,消费者就能想到这个产品的与众不同,这种可识别性也正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当然,品牌的价值内涵很广,包括企业的品牌、产品的品牌,也包括历史、文化因素的考量,但最终还是要看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实际价值。

第三个趋势是信息化。如今信息化手段已经应用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不用数据说话、仅靠拍脑门决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哪个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还停留在集中人力统计数据的水平上,我们是不会投资的。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我们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投资天津华迈的过程中,我们就帮它完善了信息管理系统,从供应链到生产,从服务到最后的品质控制,甚至包括经营决策层面,实现了信息管理的全覆盖。

最后一个趋势是国际化。国际化不是简单地为外国企业提供加工品,而是能够真正以全球视角来看待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全球视角来发挥我们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以全球领先企业为标杆,实现全球性的配置资源。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