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学诗要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才能写出好作品来。学武同样如此,注重“武外功”:汲取其他领域的知识素养,常能使武学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豁然开朗。下述内容,看似与武学风马牛不相及,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其相通之处。
螺旋。螺旋结构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形状,小到肉眼看不见的DNA,大到宇宙星云、直径上百公里的飓风。在动植物身上,也有奇特的螺旋现象,蜗牛、海螺的壳都是典型的螺旋结构。近观之,则我们手上的指纹是螺旋。螺丝钉,枪管、大炮炮管都是螺旋的。在技击功夫中,掌握螺旋式拳法发力,拧、旋而出,则攻击仿佛子弹旋转而出一样,具有穿透性杀伤力。擒拿中,靠螺旋缠绕劲如绳索捆绑般制住对手,所以在八卦、太极拳中,从上到下,从手到腰、脚,步法、身法、手法,无不充满着全身各处大小螺旋运动,在武术内功修炼中,看似静止不动,实际内在进行着肉眼看不见的立体螺旋翻滚劲力运动,这种螺旋运动,使人体内在经络气血如江河水般畅通无阻。
马蹬。马蹬曾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革命化进步,而马蹬似乎也与我们练武也没什么联系,但分析它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明白中华技击功夫的核心。有专家检测:让一个人不用马蹬骑在马上,用长矛冲击目标,得出的冲击力是五磅;第二次让他配上马蹬再用长矛冲击时,测出的冲击力是五千多磅!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悬殊?因为前者仅用了手臂之力,而后者,却是人与马的冲击力合为一体。做到这一点,是马蹬的作用给我们以启示:运用内外相合的运动整体力、如人马合一的整劲,是武学技击的终极追求。
弓之胎心。《唐鉴》卷三说:“贞观元年,帝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弓示弓工,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其脉里皆邪,弓虽正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辩未精也。”唐太宗自以为漂亮的良弓被内行弓匠一看却均是劣弓,外在精美,内在弓心不正则箭发出不走直线,练武者,多慕外形,却不知认识“弓之木心”正否。武谚云:“把式把式,全看架式”,格斗架式规范、严谨,则对方无机可乘,而漂亮潇洒的架式,却可能会在实战中落败。同为武术桩功,外形一样,内在“弓心”如何?思辩之,方可认识何为“弓心正”的“良弓”;从而理解武学真传功法。
匀速与变速。歌曲有快慢缓急高低,—个音拉长是歌唱家练嗓子。开车可以匀速前进,也可进行陕慢进退的变化。在武术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缓慢匀速的拳术,目的为体验内力或健身;而快慢相问的变速运动,则为自卫技击服务。掌握技术要领,体验内在劲力,可慢速、匀速;学会变化应用,则要进行飘忽不定的变速运动。
赛车。赛车可以瞬间加速至高速,老虎猎物,而是先隐藏潜步接近,近距突然爆发扑倒猎物,靠瞬间的爆发速度制服猎物。形意拳谚云:“起手好似虎扑羊”,高水平武师能“一跃三丈”,为了达到高速一“跃”,攻击对手,先有一个蓄劲过程,形意拳谚云“束身起,张身击”,束,蓄劲,全身如压缩弹簧待机,时机一到,则瞬间迅猛如车撞人般发出整劲,一击击溃、制服对手。百打百解、快打无解,高速冲击,才能瞬间使对手猝不及防,才能使攻击产生效果。怎样使自己运动如赛车、虎豹一样具有瞬间提至高速冲击的能力,就是技击炼功的目的。
恐龙和鳄鱼。大约6000万年前,一颗行星撞击地球,引发地震海啸,使地球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冰川世纪,在一片黑暗中,不少动物纷纷死去,当时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了追到一只猎物往往要耗去很多体力,它边高速奔跑追赶一边咆哮不已,就算捕到了猎物,猎物的营养补充还不够恐龙捕猎时消耗的能量,这样,它的能量也就消耗得更加严重,最终,恐龙灭绝了。可是,恐龙的近亲——鳄鱼却存活了下来,鳄鱼的生存绝招是动静适宜,不作无谓的盲动,多数情况下,它处于平静状态中,像一截漂浮在水面上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耐心地观察着水面和陆地上的动静,当它发现猎物时,会悄然从水中接近,奋力一击成功捕获动物。如果遇上干旱、久雨甚至冰封,鳄鱼会静静地呆在一处,闭目养神、节省能量,然后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来获得猎物。
在恶劣的生存危机面前,强大的恐龙暴躁狂怒、为求食而全力东奔西跑,体力终入不敷出而亡。而看似笨拙、迟钝的鳄鱼却因平静、理性、耐心而生存下来。
中国传统技击武术讲究道法自然,擅于观察世像万物并悟入武功修炼之中,如桩功,以静中内炼为本,于静中积蓄能量,于动中求技击应用。鳄鱼的生存法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师法生活自然之中的诸事物,将可使自己技艺水平触类旁通、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