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娟瑜等
【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以来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并根据头CT/MRI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患者79例,发病率43.89%。其中,左侧半球PSD的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尤以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为著。结论:PSD与卒中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卒中部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和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1】。PSD 的发生率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而不断增高。一般在脑卒中后6-24月内最严重,既妨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又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康复【2-3】,甚至可以导致死亡【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PSD加以关注,从相关性因素、发病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且有资料显示,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和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PSD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能降低致死率【5-6】。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部位与PSD患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和干预PSD患者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43-82岁,平均(62.3±10.3)岁。入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7】并经头CT/MRI检查证实有明确卒中病灶。其中急性期(卒中后15~30天)39例,恢复期(卒中后1~6月)86例,后遗症期(卒中6个月后)55例(但是在24个月内)。
1.2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用率(%)表示,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采取χ2分割法进行,
2 结果:
2.1 PSD与卒中类型的关系: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2.97%和46.15%,不同脑卒中类型组间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 讨论
目前,对于P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可能与病例的选择、病程的长短、诊断标准、研究者水平不同有关。有数据显示,美国PSD的发病率为26~65%,亚洲国家PSD的发病率为15~66%。龙洁【8】等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中PSD的发病率为34.2%。本研究PSD的发病率为43.88%。各国报道结果虽然不一致,但是却说明了脑卒中可增加抑郁的风险。
PSD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观点,但是多数学者认为PS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一、社会心理方面-反应源性机理学说:即社会、家庭、生理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在脑卒中后心理、生理平衡失调出现的一种反应性抑郁。二、生物学机制:(1)神经递质机制学说:去甲肾上腺素能(NE) 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5-HT)神经元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人类的情绪、睡眠、认知及运动过程等神经活动。NE和5-HT神经元位于脑干,发出轴突后经丘脑、基底核、胼胝体、放射冠到达额叶皮层。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以及边缘系统是重要的单胺类、乙酰胆碱类神经递质代谢区。Zanetti MV【10】等对于情感障碍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指出,额叶-边缘系统-纹状体的灰质和白质间存在明显异常。Zhang T【11】等分析显示,影响内囊膝部、后肢和颞叶皮质-皮质下区的梗死是引起 PSD 的独立因素。Starkstein【12】等认为,PSD是由于脑卒中病灶直接破坏了NE和5-HT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而导致的。吕路线【13】等检测到PSD组血液、脑脊液中NE和5-HT含量均低于非PSD组。Bryer等在研究中发现,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T-AA)含量显著下降。(2)损伤部位机制:是目前学术界争议最多的领域之一。80年代初期,美国爱荷华大学的Robinson首次提出了左侧大脑半球比右侧大脑半球更容易发生PSD,且病灶近左额叶背外侧者的发生率高。Hama 等发现情感性抑郁的程度与左额叶损坏有关,而淡漠性抑郁症主要与基底核损伤有关。Levada等报道,卒中部位在左侧前部发生PSD的风险是左侧后部的3倍,是右侧的10倍。Kimura、Brody等通过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PSD患者左侧额叶、基底节的代谢活性和血流明显减慢。Vataja等用MRI对病变部位、范围以及白质病变的程度与PSD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左侧优势半球额叶前部皮质下部位的缺血与PSD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Steffens等通过大样本调查发现基底节的损伤与PSD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多位学者【14-15】研究支持左侧及前部大脑损伤者更易发生PSD的观点。(3)炎症因子机制:Craft S认为在脑卒中等应激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其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增高与抑郁症有关。Huang TL报道,抑郁症患者血浆中IL-1β、IL-6和IFN-γ增加,并且患者脑脊液中IL-1β的增加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
本研究发现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且左侧半球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并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为著。因此,对于发生在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的脑卒中患者,应该积极进行干预,防止PSD的发生或者进行早期的抗抑郁治疗,都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5-376.
[2] 王尚臣,庄向阳,唐蕊,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8):2841~2842.
[3] Arseniou S,Arvaniti A,Samakouri M.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interventions[J]. Psychiatrike,2011,22(3) : 240- 248.
[4]Morris PL, Robinson RG, Adrzejewski P,etal.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with 10-year post-stroke ortality[J]. Am J Psychiatry,1993,150(1):124. [5] Narushima K,Robinson RG.The effect of early versus lat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n physical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there a time-related therapeutic window[J].J Nerv Ment Dis,2003,191(10) : 645-652.
[6] Jorge RE,Robinson RG,Arndt S,et al. Mortality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ntidepressants[J].Am J Psychiatry,2003,160( 10):1823-1829.
[7]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8] 龙洁,刘永珍,蔡卓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9] 李志平,姜稳妮,李波.卒中后抑郁心理干预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90-91.
[10] Zanetti MV,Schaufelberger MS,de Castro CC,et al.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J]. Br J Psychiatry, 2008,193(1) : 25-30.
[11] Zhang T,Jing X,Zhao X,et al.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lesion loc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post-stroke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patients[J].J Affect Disord,2012,136(1/2): 183-187.
[12] Starkstein SE,Mizrahi R,Power BD.Antidepressant therapy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8,9:1291-1298.
[13] 吕路线,宋景贵,卢红等.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血浆,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测定[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7(2):65-69.
[14] 邓景元,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2,38(3):532-536.
[15] 邓建中,齐进兴.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