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高贺 陈兰 唐晶晶 潘邓辉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特征;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82-01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过去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指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包括从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这一段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机体代谢、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失衡,而出现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侯群。多发生于45-55岁。此期因神经类型不稳定或精神状态不稳定会造成精神症状明显加剧,但并不是器质性疾病,进行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1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1.1 月经改变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不规则子宫出血,甚至闭经。
1.2 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汗出,手足心热,口干,头晕目眩,头痛。
1.3 神经精神症状 心悸不宁,虚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1.4 泌尿生殖系统 外阴瘙痒,外阴、阴道干燥,反复发作性阴道炎,尿频,尿急等。
2 心理特征
2.1 恐惧、焦虑 卵巢功能减退,出现月经紊乱甚至停经。子宫内膜不再有周期性变化,致子宫和阴道上皮细胞萎缩分泌物减少,部分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病情重,久治不愈,甚至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绝症,担心子女会离家自立,担心影响夫妻生活,因而整日忧心忡忡,沉默寡欢。
2.2 抑郁、多疑 卵巢功能衰退及雌激素不足引起精神功能障碍,个性也会有暂时变化,如孤僻,多疑,伤感,多虑,有些人常常自言自语,多愁善感,性情极度低落。
2.3 失落、烦躁 妇女经育龄期过渡到围绝经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突然改变可带来悲观低落情绪,内分泌功能紊乱。多数妇女会变得烦躁,易发脾气,易激动,稍有不如意,喜怒无常。
3 心理干预
3.1 改变患者的认知 向患者讲明疾病的性质,消除她们对健康的疑虑,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充分的认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防卫,对疾病带来的苦恼,能适当调理,正确对待和处理客观环境中的矛盾和困难,对生活中出现的不愉快事情,做到不怨人忧天,恐慌不安,保持了良好的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坚强的信念[1]。对围绝经期的特征症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影响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3.2 暴躁或自弃患者的心理护理 特别要注意耐心,细致,微笑等服务理念的应用。既要尊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又要应用科学知识说服。选择适宜时机向病人讲解心理因素疾病过程中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可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不良作用,使病人清楚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的好处。
3.3 孤独患者的心理护理 找一些轻松地话题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起朋友式的护患关系。交谈时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消除病人自卑心理;争取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及社会力量的理解和帮助,使患者脱离孤独的困境;鼓励患者于同病房室友沟通,使其能尽快融合于新的环境,从而减轻和消除负面情绪,解除孤独[2]。
4 体 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疾病的发生除与内分泌有关外,还与患者的个体素质、家庭环境等有一定的联系[3]。心理护理是护理系统化、整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顺利渡过围绝经期。因此我们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灵活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孝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4):518.
[2] 施秀娟,毛丽英.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64.
[3] 邓敏,古剑雄,等.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