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stan Louis
2006年,微软推出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Zune可谓红颜薄命。但她遗留下了一笔界面设计遗产,这笔遗产导致了Metro的推出。现在,微软所有的产品,从移动到旗舰的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Xbox,甚至该公司的标志都在用它。
瑞士风格是这套视觉识别体系的核心。瑞士风格强调排版要素,干净稀疏的图解,注重可阅读性,强调关注于内容和体验而非界面。但是,当微软刚开始宣布采用这种风格的设计时,却受到了iPhone风格支持者的嘲讽:
Daring Fireball科技博客创始人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当时是这么评价的:几乎任何新的UI都可以比现在的Windows Mobile UI要好。但是在Zune的基础上做Windows Phone 7 UI不禁让人要问,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会做得比Zune更好呢?
硅谷的专栏作家迈克·伊尔甘(Mike Elgan)则认为这种用户界面是过时的:拿Zune UI和iPod Touch UI进行比较就好比是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之比。或者是用广播来比电视。
但是后来情况却发生了重大转变。微软的扁平化设计慢慢赢得了粉丝,到了2013年更成为了热门趋势。突然之间微软的设计思想遍地开花,各家公司纷纷效仿。谷歌的新产品开始采用以稀疏排版为中心的设计方案,最新的Google Now、Gmail等均采取这种思路;别的公司也开始减少界面元素,增加白区,更强调内容,调色板变得更为中性化。
微软的古怪创意很快变得不那么怪异。2012年春,谷歌推出的Android Jelly Bean变得更加扁平,其设计指南要求开发者形成一种“中立、扁平、简约”的视觉语言。黑莓发布新OS时我们看到的情况类似。
作为移动领域的思想领袖之一,苹果可以做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苹果去往任何地方,其庞大的果粉军团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但是,在日前举行的WWDC上,苹果却展现了自己很久都没有表现过的另一面:根据对手的风格来调整自己。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gaOm创始人奥姆·马利克(Om Malik)吐槽道:微软肯定在某个角落一边看着iOS 7,一边在愤愤不平的认为他们才是原创!
这一举动意味着苹果将用户界面领袖的头衔拱手让给微软,其支持者将被苹果重新包装的微软风格视为移动操作系统的更好归宿。
对此,格鲁伯早些时候评价道:iOS 7并不完美;其新设计框架还会不断改善和演进,就像iOS当初的美学设计之路一样。但是,这是修正最初iOS多余拟物化美学思想的理念基础。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并不令人疑惑。少了浮夸华丽,多了优雅精细。
照这么来看,微软应该开香槟庆祝才对。但是不幸的是,赢得设计战有可能最终导致微软在移动领域走向灭亡。
到目前为止,界面本是微软极为倚重的关键差异性竞争优势,在移动设备支持的应用数量或交到客户手上的设备数量方面落后的情况下,微软希望可以靠外观的剧变来把用户吸引到新的OS上。
但是,随着竞争对手也采纳了微软的部分创新,后者现在处在这样一个窘境:它没有像Android或iOS在移动应用研发方面的开发社区支持,紧抓不放的企业环境又慢慢随着公司朝着BYOD(自带设备)策略转移的趋势而被侵蚀,它没有办法生产或找到合作伙伴生产出一款热门手机来扩大市场份额(Android阵营则凭借着三星和HTC在硬件制造商逼近或超越苹果),现在,由微软引领的用户体验又被所有对手采纳了。
所以,我们要把微软原来向用户提出的问题抛给它自己:你今天要去往何处?(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微软的成功是要靠打入智能手机普及率尚未达到饱和水平的市场(新兴市场)吗?还是说对移动设备的价值主张再来一次激进的反思?或者制造一款自己的手机(他们在平板电脑市场发动的第一场突袭似乎已经慢慢褪去,以失败告终)?这个技术巨头现在的处境艰难,要想在移动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仍需要采取一些重大行动才行,光靠新的用户交互模式是不足以让它起死回生的。
(本文转自forbes.com)